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5189017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ppt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暑的预防与急救中暑的预防与急救罗江利森HSE部1编辑课件一定义 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2编辑课件3编辑课件持续高温将导致中暑死亡4编辑课件高温最容易发生火灾,救火中暑5编辑课件中暑晕倒路面成重度烫伤6编辑课件散热的方式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1. 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2.传导与对流通过对流,接触和靠

2、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3.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7编辑课件中暑的原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和露天作业,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和空气流通性不好,则极易发生中暑;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

3、下,导致中暑发生。8编辑课件中暑的分类一.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痉挛.二.热衰竭由于水分、盐分的大量丢失,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发生低血容量休克.集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三.热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但体温不一定升高.9编辑课件中暑表现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

4、先兆中暑”,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10编辑课件中暑的表现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11编辑课件中暑的表现 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12编辑课件中暑的表现 重度中暑:(l)中暑高热: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2)中暑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

5、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13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老年人 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14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15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婴幼儿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16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17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6、,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18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感染性疾病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19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营养不良的人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20编辑课件容易中暑的8种人 正在服药的人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21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

7、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22编辑课件预防中暑招法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23编辑课件预防中暑招法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24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25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26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6.

8、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27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28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29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

9、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30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入了伏,要避暑,心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中要有四个“ “数数”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31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2编辑课件

10、预防中暑的招法 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专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33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

11、施以防中暑了。34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35编辑课件预防中暑的招法 室内调节最佳温度: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

12、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36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37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38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39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40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41编辑课件中暑的急救 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调车转送.42编辑课件谢谢 谢谢!43编辑课件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