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5184219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一种重 要的传播媒体。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 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 革,其不良影响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正 确分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借助网络 的技术优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传播的逐渐活跃和日益普遍,网络已成为一种 重要的传播媒体。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 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 影响。网络传播具有虚拟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大 学生有着莫大

2、的吸引力。但大学生还不成熟,社会经验较浅, 对网上繁杂的信息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错误信息 的诱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借助网络,积极地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网络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 和新方法。网络载体是大众传播载体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 一种较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其独特的表征,既带来了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因此,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 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述,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 染力极强。

3、这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 了彩色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使大学生身 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其 教育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高速 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高校师生可以 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 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 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这种便捷性有利于教育者通过网络及 时传播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网络的交互性沟通,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

4、接受 “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 然地接受引导。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人人一律平 等的网络中,很多交流都是相互讨论式的,交流的形式也是 见字不见人,这就能使即使最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 接性。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平等的。这种互动式、 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有效性。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广泛性一是由于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 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传播途径。高校“围墙”的概念 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网络使家

5、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政治 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学校也可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网络的覆盖面大、范围广,利用 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享性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共享性、传输迅速性,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 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的共享平台,学生可以 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

6、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1. 网络环境导致了多种价值观的冲突马克思列宁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 主导价值观念。网络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思 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程度。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宣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 态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 渗透。大学阶段恰恰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期,网络发展而形成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融合、 渗透与冲突对大

7、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 政治观念淡薄,思想道德修养根基不牢,缺乏自主判断是非 的能力。在这种冲击下,怎样加强主导价值观的教育,是值 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性的重大课题。2.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信息污染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暴力信息、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经常混杂在一起。如形 形色色的网站、聊天室等。而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信息传播者和大学生在自主地传播和接 受信息的互动,很容易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也不可避免地会降低 部分大

8、学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从而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旋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异化现象。3. 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在网上,人 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可以被掩盖,使得网上交往更具隐蔽 性、开放性和神秘感,同时也造成外界对网上交往不易实施 有效的监督,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从 而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 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这些都不利 于他们承担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痴迷于网络的学生往往容易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因此,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空间中,对大学生产

9、生的各种问 题及时发现和教育,如何尽量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 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三、网络文化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 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1.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教 育者网络文化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 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心有余而 力不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教育者显得 尤为紧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适合网络环境下的

10、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者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 观的责任感,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 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 教育生动形象。2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 的侵袭面对复杂繁多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 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信息空间以 一片净土的目的。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 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 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减少一切有害 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对重点部门要严

11、密监控,发现非法信息 及时制止,并依法严处。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 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调动各种可供利用 的有利信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熟悉网络的 运用手段和规范。3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在我国上网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多数,网上的自由言论 将对他们产生影响。为了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乘虚而 入,我们要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自 身的素养。首先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用科 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 观;其次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健全的 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生活

12、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 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 强其民族认同感和亲和感,让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四 是要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优 秀网民。网络已成为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 代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 络的优势,扬长避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参考文献: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柳较乾,王晓华,王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 面效应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刘文革.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 究J科技资讯,20114 刘玲,肖银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 响及对策门临沂大学学报,2011作者简介:韩晓娅(1989),女,河南开封人,辽宁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