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15081435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教学设计》期末必备复习考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教学设计考试资料小抄一、填空题1.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3.学校教学活动是实现人类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有效联系的重要(纽带)。4.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5.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除了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之外,还起着协调年级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作用。6.(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

2、以称它为(长期)设计。7.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系统)计划过程。8.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9.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运行)系统,教学系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10.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11.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12.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

3、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13.我们比较常见而且比较易懂的(系统论)工具就是流程图,这种流程图也被经常用来表示从分析学习任务到教学设计模式完成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1.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和简约方式。2.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3.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1.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

4、等功能的发展变化。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3.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3种成分组成,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4.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性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

5、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6.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地产生策略、选择策略、(自我)控制及调节的过程。7.有关的研究还表明,元认知能力的获得并不单是由于个体的成熟,而更是由于个体的学习,个体若缺乏基本(训练),那么即使到了成人阶段,在这方面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水平。8.有关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这并不是缺少完成认知任务的(基本)能力要素,所缺少的是将这些能力要素协调起来,组成策略并从中获益的能力。9.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有关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

6、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学习需要。10.学习需要(分析)是指对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过程。11.学习需要分析的核心是(确定)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2.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13.学习风格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倾向与策略。14.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这种学习倾向与策略是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联系在一起。15.学习风格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和时间上的稳定性,在

7、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人的一种偏好。16.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17.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18.(内部)参照法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再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19.(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1.教学目标即指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2.教学

8、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码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3.普遍性目标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4.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5.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6.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

9、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8.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是指,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或某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9.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10.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指把某一信息剖析为各种组成要素或部分,藉以弄清楚诸概念的相对层次,并使所表达的各(概念)之间明确化。11.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运用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原理。12.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

10、反应)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13.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七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14.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15.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16.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17.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

11、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18.教学内容的直线组织方式,是指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19.教学内容的螺旋组织方式,是指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的形状。20.教学内容的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能够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21.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有利于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既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又

12、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22.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1.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理论。2.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3.“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4.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为教学过程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

13、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6.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等三种功能。7.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环节)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8.教学最优化是教学过程(设计)追求的目标。9.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相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认识)活动。10.教学过程虽然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人。11.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材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12.教学过程的功能,是指参照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能

14、收到的实际(效果)。13.教学、(发展)与教育是教学过程的3个主要功能。14.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六个基本的环节:(教学)的准备、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内容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的设计。15.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6.威斯顿和格兰顿在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一文中,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17.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

15、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1.教学情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2.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3.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一个(线性)的连续过程,而成为了一个互动(交互)和相互促进的变化过程。4.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5.传统学校与社会之间,不仅

16、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割裂和在人的培养方面的不足。而情境教学则凸现了课程内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沟通)。6.教学情境作为学校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人工的、自然的物质条件,而且具有心理化的、经过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整合,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7.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和师生人际关系等。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9.物质教学环境是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10.心理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由(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