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5073045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4. 本专题考查时多以地区分布图或现实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因此,复习时要集中突破两点:一是学会运用整体性观点来分析地理现象;二是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5.6.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球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下图所示:7.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

2、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各要素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整体环境表现出的特征一致。 (3)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8.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9. 2自然带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形成基础水平地带性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更替方向:沿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更替低纬和北半球高纬低平地区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更替:自沿海向内陆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更替中纬度低平地区水分垂直地带性分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更替方向:自山麓向

3、山顶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状况差异10. 3.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如下表所示:11.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形成原因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携带水汽难以到达东部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及中美地峡东侧的热带雨林带处在信

4、风带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12. 三、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

5、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即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13. 四、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判读方法 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14. 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6、,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15.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判断阴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16.17. 【例1】(2011江苏)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8.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7、()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19.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等知识点。第(1)题,垂直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中低纬的高山地带,纬度低,热量丰富,相对高度大,水热变化才大,所以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丰富于北坡的原因是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第(2)题,修建墨脱公路最大的目的是加强其

8、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A(2)B20. 【例2】(2011福建)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9、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22.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区域自然状况、人文特点等知识。第(1)题,考查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性的成因。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区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R河为科罗拉多河,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世界上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该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植被稀少。第(2)题,考查工业发展的特点。科罗拉多河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再加上地形、交通、技术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使得该地区工业不如西部沿海地区发达。 23. 第(3)题,考查河流

10、水文特征的成因。该题要求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断流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河流径流量的减少所致,人为原因是用水量的增大,联系该地区人类活动可以分析导致该地区河口出现断流的原因:一是需水量的增多,二是水利工程对径流量的影响。第(4)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即水文变化会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其他地理要素的变换,进而导致该区域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24. 【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植被稀少。 (2)R河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25.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饮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6.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