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5070153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14 工业区位因素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时 工业区位因素,(2),聚焦点三 工业区位比较,工业区位的比较包括时间、空间两个尺度。 工业区位的纵向(时间)比较一般强调同一区域同一工业部门的区位对比。在此角度下,高考常见的区位变化有矿产资源、科技水平、交通运输、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等。矿产资源等一般是趋于减少,使得一些资源型工业部门逐步丧失资源优势;科技水平等一般是趋于良性变化,使得工业部门的布局更加灵活。 工业区位的横向(空间)比较一般强调不同区域同一工业部门的区位对比。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区位均可进行对比。需根据试题情境提供的信息、试题设问要求的角度逐一分析、对比。,例3:(2009辽宁、宁夏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

2、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

3、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从宏观上认识我国大型钢铁基地在沿海港口建设的有利条件。设问强调的是沿海的港口,而非泛说沿海,言外之意是与内陆地区相比。与题干“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相呼应,是从时间角度强调区位的变化、比较。从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得出便于原料(铁矿石)进口和产品(钢材)出口;结合已有知识和钢铁工业布局特点,得出另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临近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需求量大)。,第(2)题,以甲地的港口条件设问,为第(3)(4)题的比较埋下伏笔。从图上看出,甲地位于长江出海

4、口岸边,由于长江泥沙沉积的影响,该处难以营建深水码头(泊位)。回答该问题时应特别强调两点:其一是长江在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量很大;其二是长江在此处的泥沙沉积持续不断。因此,甲地海边若建深水码头,即使经常挖沙,也很难保证码头维持足够的水深。正由于甲地的这个劣势,导致第(3)题中甲、乙两地钢铁厂的分工不同。,第(3)题,从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看,直接冶炼铁矿石的是炼铁,其产品供炼钢。因此,甲、乙合并后,按合理分工,最好是在乙地炼铁,在甲地炼钢,这样可发展乙地的区位优势和甲地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第(4)题,首先根据第(2)题直接推断丙地相对甲地具备深水港口的优势;其次再根据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推断丙地建

5、设成本较低。至于市场和劳动力价格(对于钢铁生产来说)等条件则无从判断。,答案: (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技巧点拨】比较类试题的审题要求 1审比较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6、; 2审比较要求,如【例题3】第(3)题在比较不同点的基础上还要求进一步分析原因; 3审比较考点,如【例题3】中要求对工业区位的时空进行比较; 4审比较角度,结合试题情境提供的信息确定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变式训练3】 (2011青岛市高三5月质检)读“某地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图”,回答(1)(2)题。,(1)有关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工资水平低 B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高 C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D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差异悬殊 (2)下

7、列关于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在甲类工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逐渐减弱 B乙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自然条件对甲、乙两类工业均无明显影响 D甲、乙两类工业发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求完全一致,【解析】第(1)题,甲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A选项错误。乙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多为技术人才,工资水平高,B选项正确。技术指向型工业要求的劳动力数量较原料指向型工业少,C选项错误。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只相差1%,D选项错误。第(2)题,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小,A选项正确。技术指向型工业趋向分布于技术研发力量强、高速交

8、通发达的地区,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两方面的优,势远大于中西部,B选项错误。原料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技术指向型工业也要求优美的环境,C选项错误。原料指向型工业对交通运输更多是要求廉价,而技术指向型工业对交通运输更多是要求快捷,D选项错误。,答案: (1) B (2)A,聚焦点四 工业转型,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区几经起伏,在工业转型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德国鲁尔区最具代表性。发展中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应借鉴这些经验,尽量减少经济发展上的盲目性。高考中常以此为立意,考查发展中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措施。 传统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从四方面分析: 1原有优势产业的保持、升级:重新认识老工业基地的现

9、实优势,确立新的主导产业部门;,2淘汰劣势产业,实现现代化生产:大幅度压缩地区比较优势完全丧失、增长潜力枯竭的传统工业部门;加强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 3培养新的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拓展产业领域,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弹性; 4调整产业布局以保护环境:逐步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新建企业和老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在不发达地区开拓新的工业中心,逐步改变老工业基地布局过度密集的状况。,例4:(2011佛山市二模)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

10、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根据材料,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解析】,答案:问题:以原油出口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若只答到经济效益低下也可);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第二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任答三点即可),【技巧点拨】利用思维导图,构筑答题思维 高考试题以能

11、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同学们将地理原理、规律应用到具体区域中,构建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模式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理清分析思路,从而做到答题规范。 对于地理试题解答而言,其思维导图模式如下:,【变式训练4】 (2011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1)(2)题。,(1)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水果罐头制造 B高级服装制造 C石油化工 D有色金属冶炼 (2)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解析】第(1)题,,第(2)题,石油化工非技术指向型产业,D选项违背生产集聚的规模效应。,答案: (1) C (2)S,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