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学论文范文:探讨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论文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 于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冃前状况与公众需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 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目录:1、 正文2、 相关论文3、 相关栏目4、 本文下载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公众需求与服务摘要:文章结合对滨海新区社区图书馆基本情况和公众需求的 调研,分析了滨海新区社区图书馆的目前状况和公众需求,从阅读方 式、建设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4个方面总结了社区图书馆服 务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岀了当前形势下社区图书馆服务公众需 求的新举措1003-1588 (2013) 12-0005-04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党的I•八大再次提出,要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信息窗口和知识载体的社区图书馆,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文化强市、文化 强区战略中,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助力和主导的使命这不仅 有利于满足社区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也有助于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为进一步掌握社区图书馆当前建设发展状况和公众文化需求情 况,本项目以天津滨海新区社区图书馆和公众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 调查、访谈和实地访谈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滨海新区社区图书 馆建设服务目前状况与公众文化需求之间存在的理由及产生理由,并 提出相关举措,以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最大限度发挥社 区图书馆的功能,总结探索切实可行并具推广价值的社区图书馆发展 之路。
本次调查自2013年3月10 FI开始至6月20日结束,历时三个 多月为使调查具有普遍性、层次性和代表性,项目组成员实地走访 了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空港经济区和中新生态城已建、在建的 公共图书馆;邀请滨海新区各公共图书馆馆长进行了专题研讨; 访谈了 26个街(镇)文化站;向社区公众发放问卷2, 300多份,收 冋有效问卷1, 886份,冋收率为82%本次调查公众职业包括科研 人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等,涵盖 不同学历、职称、年龄等层次,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出目前滨海新 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及公众的服务需求情况1滨海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冃前状况与公众需求分析1.1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目前状况在“农家书屋工程”和“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推动下,滨海新区26个街(镇)及其所辖居(村)委会,相继成立了一批农 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各区公共图书馆也在部分街镇或居(村)委会建设了一批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多级投入、多管齐下的办 馆模式较好地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目前,滨海新区社区图 书馆总量达211个,平均覆盖率为58. 13%,平均每1. 2万人拥有一 个社区图书馆,高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 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全区图书馆总面积为8, 672平方 米,藏书总量347, 676册,人均拥有藏书量0. 2册,远远低于国际 图联和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规定的人均 藏书量应达到1.5-2. 5册的标准(见表1)。
调查发现,现有社区图书馆中,除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社区分 馆和图书流通点规模和服务效益稍好外,其他占比较大的农家书屋、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或社区自建的图书馆都存在诸多理由:①馆舍设 施简陋,馆藏量少质差大部分社区图书馆办馆条件较差,面积一般 在10〜50平方米之间,摆几个书刊架、阅览桌或几台电脑就是一个 社区图书馆不仅藏量很少,而且更新缓慢,有近56%的公众认为社 区图书馆一直就是“开张”时的那些图书,内容陈旧,现已失去利用 价值②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大部分由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兼任(见表1),因其“正式”工作 繁忙,无法保证图书馆正常开放,又因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也不 能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和提供较为专业的信息服务③服务形式单 一,效果不好大部分社区图书馆想开就开,想关就关,随意性很大, 其服务主要体现在图书借阅上,其应有的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和信息 咨询等功能难以发挥,讲座、竞赛、沙龙等公益活动几乎无法提供, 不能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吸引公众来利用图书馆1・2公众文化需求状况许江涛: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研究*许江 涛: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研究*1.2.1公众阅读 习惯与阅读需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网上阅读,76. 67%的公 众希望足不出户通过上网就能看到电了图书或电影戏曲等节冃, 14. 69%的公众无所谓,只有8. 64%的公众表示不需要,说明公众阅读 的习惯已经悄然发主变化,方便、无时空限制的电子文献阅读已被越 来越多的公众接受;从阅读类别上看,公众比较喜欢阅读文艺小说、 生活技能、育儿家教和科普知识方面的图书1. 2. 2公众对社区图书馆的认知和满意度从公众对社区图书馆 的建设布局及服务评价来看,满意率较低表示满意的仅占25.93%, 认为一般的占30. 06%,而不满意的占44.01%分析理由认为公众对 社区图书馆馆舍条件差、文献资源总量少、品种不丰富、不及时更新 以及较少组织读者活动、服务能力不高等较为不满,难以满足公众多 元化和个性化信息需求;而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就是社区图书馆 的新书更换频率太低(见表3)1.2.3公众对社区图书馆的需求程度从表4可以看岀,公众对 社区图书馆的需要程度依然很高80. 76%的公众希望在住所1, 000 米范围内就能借到图书,10.76%的公众表示无所谓,只有8. 48%的公 众表示不需要大部分公众认为有必要建设社区图书馆,所占比例为 61.21%,说明社区图书馆的存在目前仍占优势,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和发展前景。
同时,公众对社区电影院、宣传栏的建设等也有较高需 求表4中的这些需求都应是社区图书馆所应具备的功能和服务项 目,社区图书馆应成为公众的文化休闲中心和精神家园2目前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新变化2. 1公众阅读方式的变化调查发现,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逐步形成传统阅读方式与新媒 体阅读方式并重的格局越来越多的公众希望就近通过计算机或平板 电脑、PAD、等移动终端阅读电子书刊、欣赏音乐和影视剧等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要注意这一变化,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要注重建 设品种丰富、量多质高、更新及时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在硬件设 备配置上,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推进的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要求基层服务点终端计算机不少于10台,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可与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合并推进有条件的社 区图书馆,也可考虑配置部分影视、音响设备,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 的阅读需求2. 2建设主体规模的变化当前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应视情况而定,不必盲目追求“高、 大、全”,而需在“专、精、特”上下工夫条件好、资金充裕的社 区可以考虑建设规模较大、软硬件设备齐全的社区图书馆但大多数 条件有限、资金不足的社区图书馆,可考虑从建设小微图书馆、新媒 体图书馆或品牌图书馆入手,吸引公众,为公众提供特色、个性化服 务。
2・3服务内容的变化公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与信息传递的快捷化,已经成为文化供 求的显著特征表3显示,公众对社区图书馆建设布局及服务内容不 满意的占44.01%,仅凭传统服务已满足不了公众的信息需求,社区 图书馆要着力在服务内容上不断创新2・4服务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公众获取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调查得知,希望通过实体图 书馆获取服务的占26.44%,通过移动阅读平台获取的占46. 95%,通 过电视图书馆获取的占12. 98%,通过短信平台获取的占25.76%,其 他方式占6. 89%O近年来,随着短信平台、移动图书馆、数字电视图 书馆等新媒体服务方式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发展与推 广,公众已逐步接受、适应并喜欢新媒体服务方式所以,社区图书 馆的服务方式应在改善、创新实体馆服务的基础上,兼顾发展新媒体 服务方式,以满足公众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需求3基于公众需求的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3. 1转变建设与服务理念3.1.1合作建馆社区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上要创新思路,探索与 社会各界合作建馆的发展模式,以解决资金短缺与持续发展理由当 前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①与城市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合作,以 总分馆模式在社区建设分馆,总馆提供文献资源、业务管理与人员培 训等,社区提供场地、人员及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模式国内 已有不少,女山浙江嘉兴市、江苏苏州市、广州禅城区、黑龙江哈尔 滨市等,实行的都是较为成功的总分馆服务模式②与企业或其他社 会组织联办,冠企业或社会组织之名,以吸引资金和活动支持,政府 可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 关于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状况与公众需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 在写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 段:自身形象,取得超值的社会效益;社区图书馆也获得了经费补充 和其他多方面帮助,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循环深圳南山图书馆 桃源街众冠分馆就是由桃源街办事处、南山图书馆和众冠公司共同建 设的,效果很好 3.1.2以人为本社区图书馆在馆舍建设与服 务上要深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馆舍不论大小,都应注重营造一个 良好的、充目录:1、 正文2、 相关论文3、 相关栏目4、 本文下载对这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实行减税、优先扶持等政策优惠这样,企 业和社会组织提升了自身形象,取得超值的社会效益;社区图书馆也 获得了经费补充和其他多方面帮助,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循环 深圳南山图书馆桃源街众冠分馆就是由桃源街办事处、南山图书馆和 众冠公司共同建设的,效果很好[1]。
3.1. 2以人为本社区图书馆在馆舍建设与服务上要深入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馆舍不论大小,都应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 和书香氛围的人文环境,让公众有“进馆如进家”、“到馆到书房” 之感;服务中要特别注重个性化差异,针对不同群体及其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就受众而言,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更多地 集中在老年人、儿童、主妇等人群以及残疾人、下岗人员、农民工等 弱势群体,他们与社会主流接触较少,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足; 就需求而言,社区民众更需要的是方便快捷、贴近社会生活,大众化、 普及化的文化、教育、咨询、娱乐休闲等服务;就形式而言,除阅读 和学习之外,群众性、参与性较强的联谊、展览、讲座、培训等社会 文化活动也很受社区民众欢迎[2] o3・2建设特色社区图书馆3. 2.1小微图书馆这种图书馆便捷、灵活,较少受到馆舍、时 间、人员等因素制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适宜型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 目前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①建在社区、商业区、工业区或车站 等人流密集地方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受开馆时间 限制,公众可享受自助查询、自助借还、自助预约等服务②建在公 民家中的小微图书馆,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女山特殊人才、残 疾人、老年人等,根据其特殊需求,允许一次借阅数十册图书,借期 可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让他们把图书馆搬到家中。
③建在社区 的以某一学科或公众爱好等为重点的微型专题图书馆,女口:音乐图书 馆、绘本图书馆、养主保健图书馆等,这种图书馆可考虑整合社会资 源,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单位及个人捐赠图书,组织爱好者成立志愿 者服务团队,开展讲座、培训、阅读等各种专题活动,吸引公众 参与3. 2. 2新媒体图书馆移动媒体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 公众阅读需求的变化,为社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契 机近年来,各类新媒体、新技术迅速发展,公众可以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