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5050476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总结(共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因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又称“春秋三传”,该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三百四五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12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的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鸿门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

2、人,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

3、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罢了2.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4.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悦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仓猝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围绕6.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鸿门宴1.距关 “距”通“拒”把守2.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5.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6.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7.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座位8.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进入,使动,使进入9.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一般引申为宴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装有衣物,食品等的)包裹,箱子等亦去之去:古义:离开,距离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夫f,那个人今义:夫f,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妻子荆轲刺秦王士皆垂泪涕泣涕:古义:眼泪

5、 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击 今义:用手拾起断其左股股:古义:小腿 今义:量词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处境困难,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至陛下陛下:古义:殿前台阶的下面 今义:大王,皇上,皇帝左右既前左右:古义:大臣 今义:方位名词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探路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一方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之东 今义:山东省相去四十里。去:古义:离开,距离今

6、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结婚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秦时与臣游游:古义:交往 今义:游玩、游览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太、很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特殊句式烛之武退秦师(一) 省略句1.(烛之武)辞之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3.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二)介宾后置1.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晋无礼)2. 若亡郑而有益于

7、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三)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四)判断句1. 君之所知也2.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 邻之厚,君之薄也(五)被动句1. 夜缒而出荆轲刺秦王(一)省略句1.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2.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二)被动句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三)介宾后置1.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2.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四)判断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者也表判断)鸿门宴(一)被动句1. 吾属今为之虏矣! 2. 若

8、属皆且为所虏(二)判断句1.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亚父者,范增也。 4.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 此天子气也。(三)省略句1. 沛公军(于)霸上 2. 为(我)击破沛公军!3.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4.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5.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6. 卫士仆(于)地7.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8. 毋从(其)俱死也。9. 则与(之)一生彘肩。 10. 竖子不足与(之)谋。11. 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2. 项

9、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四)宾语前置1.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客何为操 3.大王来何操(五)介宾后置1. 贪于财货 2. 具告以事 3. 长于臣。烛之武退秦师(一)使动用法1. 既东封郑 封:使成为疆界2. 若不阙秦 阙:使侵损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4.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兵5. 阙秦以利晋 利:使有利(二)形容词作名词1. 越国以鄙远 远:偏远地区2. 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三)意动用法1.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四)名词作动词1.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五)名词作状语1. 既东封郑 东:把东部荆轲刺秦王(一)名词作状语1. 函封之 函:用匣子2.

10、 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3. 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二)名词作动词1.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丧衣、戴白帽 2. 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3. 又前而为歌曰 前:上前4. 乃朝服 服:穿上上朝的礼服(三)意动用法1. 太子迟之 迟:嫌|认为迟慢2. 群臣怪之 怪:感到奇怪鸿门宴(一) 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3.亡去不义 义:讲信义4.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5.刑人如恐不胜 刑:处罚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讲信义7.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8. 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9. 籍吏民 籍:登记(二) 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连夜2.常以身翼

11、蔽沛公 翼:像鸟翅膀那样3.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4.头发上指 上:向上5.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三) 使动用法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2.臣活之 活:使活(四) 形容词作名词1.沛公今事有急 急:危急的事情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封 1.名词,疆界:又欲肆其西封2.名词作动词,使成为边境:既东封郑荆轲刺秦王请 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兵 1.武器:不得持尺兵2.士兵、武士:不及召下兵穷 1.穷尽:图穷而匕首见2.穷苦困厄、走投无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私 1.自己的、私人的:丹不忍以己之私2.私自:乃遂私见樊於期还 1.回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12、“环”,围绕:秦王还柱而走愿 1.要:臣愿得谒之2.希望:愿足下更虑之顾 1.回头看:荆轲顾笑武阳/终已不顾 2.不过、只是:顾计不知所出耳陈 1.陈说、陈述:恐惧不敢自陈2.陈列、排列:皆陈殿下鸿门宴军1.动词,驻军:沛公军霸上2.名词,军营:从此道至吾军言1.动词,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名词,话: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幸1.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妇女无所幸2.副词,幸亏:故幸来告良去1.动词,离开:亡去不义2.动词,距离:相去四十里当1.正当时候,介词:当是时2.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故1.形容词作动词,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2.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意1.动词,料

13、想:然不自意2.名词,意图:其意常在沛公也辞1.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2.动词,告辞:未辞也3.动词,计较、讲究:大礼不辞小让坐1.动词,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2.名词,座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谢1.动词,感谢:哙拜谢2.兼告辞和道歉义:乃令张良留谢3.动词,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从1.动词,跟从:张良是时从沛公2.动词,带领、使跟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胜1.形容词,尽:刑人如恐不胜2.动词,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虚词烛之武退秦师而 1.表承接“才”: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表转折“却”: 因人之力而敝之3.表修饰:夜缒而出且 1.并且:且贰于楚也2.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以 1.来: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