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4950816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语法学与汉语语法研究摘 要:认知语法学理论引入汉语语法研究,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 的新视野,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解决了传统汉语语法中的一些难题,丰 富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关键词:汉语语法 认知语法 研究现状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凡是将人的语言能力当做一种认 知能力加以研究的,或专门研究语言和认知Z间关系的,都叫认知语言学。 这是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狭义的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 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 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 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我们一般所讲的认知语

2、言学,都是指狭义的认知 语言学。二、认知语言学的产主语言的认知研究从乔姆斯基就开始,生成语法主张研究人的认知能力 和认知过程,但他认为认知是天赋的、先验的,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 由此后来引起一场对乔姆斯基革命的反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吸收 语用学、生成语义学和认知科学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认知语言学,其代 表人物是:Langackcr, Lakoff, M Johnson 和 Haiman 等。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认知语言学有它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基础,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即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家所主张的经验主义不同于哲学史上早期 的经验主义,也不是指被动地卬在“白板”上的感知印

3、象,而是指由人的 身体构造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一一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象图式。经验主义哲学观的主要观点是:(1)思 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2)思维具有想象性。(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 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4)概念结构 与认知模式具有完形特性。四、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耍组成部分。认知语法源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语言学教授 Ronaklw. langacker创建的一种崭新的语言学理论空间语法(spacegrammer)o认知语法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其句法构造的内在动因, 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

4、素促动的。因此,认知语法以体验 哲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种种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和约束语法构造的,并深入解释语法规则背后 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基础,以及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仔细描写人脑在使用语 言和形成规则时的心智活动及人们掌握语言单位和构成更大构造的能力。 认知语法尝试给语法范畴和语法构造给出一个较系统的、一致的解释,从 而为语法解释寻找经验和概念上的理据。认知语法的代表人兰盖克 (Langaker)在认知语法基础中为认知语法描绘了一个理论框架,他 认为语言是由词到句的大小不同的语言单位组成的象征系统。每个语言单 位都是由相互对应的两极(语音和语义)组成的

5、象征单位。语义的形成是 概念化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 认知域,一个是意象。认知语法对词类和语类进行了重新定义。首先,认 知语法认为词类和语类是语言范畴,与其他概念范畴相同,它们是对具有 相似功能的一组词抽象的概括,是对语言范畴化认知的结果。同一词类中 的成员也有中心的、典型的和边缘的之分。另外,词类是用语言对事物从 概念上进行勾画,如名词不是指事物,而是凸显事物“名词”的一面,即 从概念上将它看成名词。任何事物、动作、关系和过程都可以用名词指称, 这样就冲破过去对词类不能自圆其说的界定,同时将名称与内容区分开 来,为词性Z间的转化提供认知基础。相对于牛成语法

6、学,认知语法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1 象征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中只有三类单位:语音单位、语义单位 和象征单位。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单位。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是构成象征 单位的两极,即象征单位是双极性的,可表示为语义?M语音。所谓 象征symbolic是指一定的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种代表是规约的 convcntiionnal.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过去语法分析中大大小小 的单位,各种各样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式全都是象征单位。语法结构是既复 杂又抽象的象征单位词汇和句法只有具体和抽象程度上的差别,句法 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2概括性:概括性是衡量各种语法理论好坏的重耍标准Z-,也是科 学研究的基本

7、目标之一。概括性是“认知语法”的重要特征,沈家垣说:“认知语法以追求概括性为首要目标,力图找出一些基木的认知原则对语 言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存在的并行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以收以简驭繁之 效。”如认知语法在描写词语的意义时不用语义特征而是用认知域 cognitive demaims认知域定义为描写某一语义结构时涉及的概念领域。 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知觉或概念,也可以是一个极其烦琐的知识系统。时 间域、空间域、颜色域和情感域是最基本的认知域。又如沈家煩的“有界” 和“无界”、“正负颠倒”等理论能够对语言中的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做出 有力的解释。3认知性:认知语法认为所谓的“语法”只不过是“一系列语言习惯

8、 单位的集合”而已。“语言习惯单位的集合”指的是:语法是不可能生成 的。新的表达方法可以说话人自己创造,也可以是他人提供的。新的表达 法主要是语言使用者在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中认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原 来就有的或自生的。认知原则符合已经得到验证的认知心理的规律,因此 认知语法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认知语法从自己的哲学观和语言观出发,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主要包 括:(1)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具有体验性;(2)以语义(等于概念化) 分析为基本出发点;(3)依据几种基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对语法做出统 一的解释;(4)只设三个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和象征单位;(5)用 “识解”来描写语法;(6)支持整合观

9、,接受部分组合观;(7)语法具有 象似性;(8)语法具有模糊性,词素、词汇、词法构成一个连续体;(9) 通过典型事件模型解释英语基本句型(王寅,认知语法概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认知语法已经成为欧美语法研究的大趋势,正在 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因为认知语法学的方法和理论既可以解释汉语以前 尚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又可以将过去零散的解释研究上升到认知的高 度,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所以二十世纪末自它引进以来,逐渐成为汉 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五、认知语法的引进国内语法学界最早引进认知语法应始于1988年,当时黄河和叶蜚声 分别翻译了戴浩一的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和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 功能语法刍

10、议,介绍了认知功能语法的哲学观,语言观和诸多原则,之 后,一些国内学者才开始重视认知语法。当时的一些学者,如沈家垣、石 毓智、赵艳芳、王勤学、林书武等相继学表许多关于认知语法的文章,但 几乎都是理论介绍和探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张伯江、方梅、刘宁生、 石毓智、沈家熄、袁毓林、张敏等一批学者借鉴认知语法的观念、方法研 究汉语的具体问题,如汉语里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词的重叠、词类的本 质特点、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名词配价原因,领属构造中“的” 字的隐现、方位表达等,取得重大成果。张敏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 短语是最早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专著。他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经验基础,尤其是句法的

11、象似性等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运用句法的象似 性解释了汉语的名词短语问题。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对认知语言 学做了综合阐释,尤其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及其他应用阐 述得更详细、深刻,但缺少汉语具体问题珠分析。外语学界有一批学者如 胡壮麟、林书武、束定芳、王寅、王德春、文旭对认知语法学进行了大量 的评介与研究工作,推动了汉语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六、认知语法学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利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汉语的人可以说越來越多,但是由于汉语 认知语法研究的取向各有不同,指导理论和研究策略有异,研究同一问题 得出的结论也有不同。目前己初具规模,影响较大的认知语法研究主要有 以下三种:第一种,与文化结合的

12、认知功能语法研究,以戴浩一、张敏为代表。 第二种,与心理学结合的认知语法研究,以石智、沈家垃为代表。第三种,与计算机结合的认知语法研究,以袁毓林为代表。三家各自的取向不同,但是其中共同的地方是:主张非客观主义的哲 学观语言观;认为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往往由句法之外的因素促动; 重视人类认知机制对语言机制的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自觉地运用认知规则解释语法 现象,在几个专题研究上取得较大的成就,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万面。1句法象似性研究。句法象似性,又称“临摹性、具象性,类象性”, 是认知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对,指句法结 构甚至句法规则是非任

13、意的,是有理据的,跟人的经验、概念结构之间有 一种自然联系。这方面主要有:戴浩一的“顺序象似性”研究。他在1988隹提出汉语遵循时间顺序 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张敏的“距离象似性”研究。他认为领属构造中“的”字隐现,与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概念距离大小有关,最后他得岀名词短语遵循距离象似 性的规律,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说服力。张敏的“重叠象似性”研究。对重叠现象做了统一的解释,比以往的 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沈家煩的“数量象似性”研究。他运用认知上的有界和无界概念统一 解释与数量词制约作用有关的语法现象。如“盛碗里鱼”不能成立或不自 由,是因为其中的有界动词跟后面的名词不匹配,“鱼”前面应加数量词。 他

14、还用“有界”、“无界”统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要小类,说明划分 词类的形式标准后面隐藏的概念或意义上的理据。“有界一无界”这对概 念在句法结构的解释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石毓智的“意义临摹”研究。石毓智认为句法规则间的象似性并不全 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视点不同,同样的现实规则在语言中 的表形式也会不同。他认为除成分和关系临摹外,还有意义临摹。意义临 摹不仅包括对外界物质世界意义的临摹,还包括对人造的自然(如知识系 统、文化系统、语言自身等)的临摹。如运用认知上的数量特征对语法结 构做出解释,如汉语重叠式表示基式的概念义定量化,因此重叠式动词不 能再加动量词。2标记与不对称研究。这方

15、面的代表人物是石毓智和沈家:。石毓智 系统研究了汉语中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用数量特征统一解 释了词语、句法结构和语义上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即用定量 和非定量的概念解释肯定和否定的使用,用离散和连续的概念解释“不” 和“没”的分工。沈家煩提出用多分关联的标记理论描写和解释语法中的 种种不对称现象。还用关联模式建立了形容词、名词、与句法功能之间的 联系,即性质形容词作定语用形容类名词是无标记的,状态形容词作谓语 用來形容个体名词也是无标记的,而统摄这个模式的是恒久性和临时性这 对概念的对立。3.空间方位与参照点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是认知语法研究的一个 热点,代表人物是刘宁生

16、。张伯江、方梅对名词和动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进 行了认知解释。方经民分析了汉语的空间方位参照,也得出了一些有说服 力的结论。4意象图式研究。意象图式是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们在 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李宇明提出空间图式 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 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如时间范畴和社会范畴。沈家熄提出句式是一个“完形”,即一个整体结构。句式的整体意义 的把握,受到一些基本认知原则,如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数 量原则的支配,并解释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语法现象。张旺熹认为“把”字句是一个以空间位移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 系统。5语法化研究。认知语言学对语法化研究非常重视,因为对语法化的 研究是从历时变化来看共时现象。从语言演变的规律解释语法规则,寻找 语言认知动因和语言和语言变化对现代形成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