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214760142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污分流整治出新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第一节土方工程 一、挖方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开工报验清理表层土土方开挖修整边坡重复挖运至设计标高路槽处理。 2、清理表层土 将场地内表层土方用推土机清理洁净,若下层土方符合回填要求,可就近采用推土机将土方推入填方区。 二、填方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工报验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处理碾压路基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槽施工边坡修整。 2、填方路堤的基底严格进行处理。回填时,用推土机将运至现场的土推平,然后用压路机对原地面进行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同时要达到该种土最佳密度的93%。当原地基松软,压实度不能满意设计要求时,按设计要求

2、对路基进行处理。 3、在斜坡地形上填筑时,挖出台阶(台阶长高比2:1)进行处理,并严格分层压实。 4、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填筑宽度比设计每侧宽出30cm,使压路机能碾压到路肩边缘,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施工完成后再削去30cm。 5、路基填土时严格掌握含水量,掌握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2%状况下压实,不符合要求时采取加水或将土摊开晾晒,符合上述要求后方可压实。 6、对不同土质分层填筑,在同一填筑层中,使用相同土质的土壤。结构挖出的土方经监理认可,方能用于填方。路床部分须采用业主和监理认定土场的土壤填筑。 7、填方相邻作业段交接处若同时填筑,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好阶

3、梯;若同时填筑,则采用分层相互掩盖法,使相邻土层相互交迭衔接,搭接的长度不少于2m。 8、路基填方的试验 在填土前对取土场取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施工中发觉土质变化准时补做试验。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试验采用灌砂法、环刀法。检验频率按规范进行。 填土路堤的质量检验: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施工完成后,将该层宽度、压实厚度、逐桩高程及压实度等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土施工。 9、路床整型、碾压: 首先,分层回填,每30cm为一层回填碾压。对道路中线位置和横纵断面路基顶面高程及中心线两侧宽度,按设计放坡要求进行测量。路床整型采用人机协作施工。碾压采用20T-50T振动压路机碾压,由路

4、边向中央进行,轮迹重叠0.15-0.20m,遍数不少于5-8遍。至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密实度为止。准时处理碾压过程中出现的翻浆、起皮等现象。整个碾压过程须在路基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10、路基工程完工后,进行路基竣工测量,包括道路中线、纵断、横断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同时对压实度,平整度等依据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三、路床整型、碾压: 首先,对道路中线位置和横纵断面路基顶面高程及中心线两侧宽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修改不附合项。路床整型采用人机协作施工。碾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碾压,由路边向中央进行,轮迹重叠0.15-0.20

5、m,遍数不少于5-8遍。至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密实度为止。准时处理碾压过程中出现的翻浆、起皮等现象。整个碾压过程须在路基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路基工程如何保证换填、压实的质量 解决方案: 1)、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2)、路基填筑使用合格的填筑材料。施工前将原地表的草皮、树根、耕植土、杂物等全部清除,并找平压实,然后分层填筑天然级配砂砾、中砂、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片碎石等粗粒土,填土中较大的土块(石块)要打碎以利压实。按“先轻后重”的顺序进行碾压。 3)、严格根据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进行填筑,用平地机对路基填料进行分层整平,并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同时将路基做

6、成设计要求的横坡度。 4)、路基水平分层填筑碾压成型后检测压实度、弯沉,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本工程分项工程多,施工中相互交叉且施工场地狭窄,测量放样工作量大。为保证工程各结构物平面位置的放样及高程精确,依据工程特点,拟采取如下测量方案: 1、测量设备设置: 设置道路及管线测量组各一组,配备水准仪2台,经纬仪1台,全站仪1台。 2、设置坐标掌握网及水准点: 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全都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相互通视的坐标掌握点及高程水准点。依据设计图坐标掌握点,用全站仪敷设三级坐标掌握点并与已交底坐标掌握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安排得各

7、掌握坐标点。这些桩点设置在施工现场浇灌砼保护,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每60100米设一水准点并作导线测量,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安排得各水准点高程。设置的坐标掌握网及各水准点每隔一月左右做一次复核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 3、主要分项目工程测量工作要点: 依据所设置坐标掌握网,直接测放各工程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但须同时用其它坐标掌握点进行交汇复核,依据所设置各水准点可以便利进行施工高程测量。 第二节?道路工程 ?一、路基土方施工 1、施工测量:依据导线掌握网及掌握点高程,复测路基断面,并测设路基中桩线,结合设计放出边桩。 2、路基施工: 土方的调配,原则上是在每段路基施工时,尽可能地利用该

8、段挖余土方(包括路基挖方和管网剩余土方),不足部分借土填方,以削减运输费用,节约投资。 路基挖方,开挖时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对可利用的土,就近摊铺在路面上,不可利用的土,运至弃土场。 填方路基施工时,填方段以自卸汽车运输,人工协作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 路基土方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并做好必要的排水设施和防护措施,保证雨季期间排水畅通,路基稳定,环境不受污染。 ?第三节路面施工 一、基层施工 1、施工预备: (1)专心检查成型土基的高程、平整度,核对密实度、加回弹模量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处重新施工,同时清除表面杂物;(2)按设计要求备料、洒水闷料;(3)作好试验选样工作。

9、2、施工:(1)200mm厚石灰土;(2)200mm水泥稳定碎石层。其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留意事项为: a、施工测量:测量出基层施工的高程。 b、摊铺前,先在基层上洒水,使其表面潮湿,但不过份潮湿而造成泥泞,然后用推土机将集料匀称地摊铺在基层上,摊铺宽度比设计宽0.20.3米,以保证整段稳定层碾压密实;摊铺厚度做到匀称全都。 C、整形:用轻型压路机先静压一遍,自路边至路中每次重叠轮宽1/2,以暴露不平之处,再人工或平地机进行整形。严禁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d、碾压:用12吨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设计密实度,同时留意找平,压路机在碾压时,不得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免表面

10、受破坏,且除施工车辆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e、养生:碾压检验合格后,马上掩盖或洒水养生,洒水次数以表面潮湿为准,养生期不少于7天,水泥稳定石屑基层达到强度后即进行检测,抗弯拉强度S0.6Mpa,回弹模量E350Mpa。 二、沥青路面层施工 经过前期的施工预备,现我段进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其人员、机具、材料、施工安全等支配如下: 一、人员:本分项工程拟配备技术人员三人,同时投入工人20人,负责前后场施工;配备装载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驾驶员四人。 二、机具:投入LQC2000自控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一台,ZL50装载机一台,ZL30装载机一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二台,LTG12H钢轮压

11、路机二台,XG6261P胶轮压路机一台,载重20T自卸汽车10辆。 三、材料:本分项工程采用中粒式,筛分级配必需合格,采用干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好的天然石灰石轧制,碎石的粒径规格符合图纸及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级配。沥青采用AH-110型,沥青必需有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单,沥青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四、沥青混凝土协作比: (1)目标协作比阶段:由试验室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用矿料级配作目标协作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和试拌使用。 (2)生产协作比阶段:从拌和机二次筛分的各热料仓里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

12、,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拌和机供掌握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平衡,再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协作比的最佳沥青含量。 (3)生产协作比验证阶段:拌和设备依据生产协作比,设定各种材料自动计量数据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混合料及路上钻取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协作比,作为生产掌握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五、施工 (1)材料预备 施工前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沥青混凝土料组成设计的各种材料备料,用于沥青面层的碎石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加工,料堆上面加盖棚布以避免灰尘污染和雨水影响,各类材料应严格隔离防止窜料,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应,在施工过程中保持

13、稳定,未经监理批准,不随便变更。 (2)设备运作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摊铺设备、碾压设备满意技术规范要求。拌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设备能力与进度、质量要求相适应,机械设备之间的动力装备量相互协调,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机械化施工的连续性。 (3)下承层处理 沥青混凝土铺筑前,人工清扫表面,做到其下承层表面干燥、清洁和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与杂质,然后洒透层油。面层施工前,应检测其下承层高程、宽度、压实度等各项指标。 (4)混和料拌合 使用LQC2000自控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拌合混凝土。拌合时做到配料精确,拌合匀称,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使用。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整到能使拌合的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规

14、范要求为止。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匀称,全部矿料颗粒包括矿料充分烘干并全部裹覆沥青结合为准,并经试拌确定。拌合楼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应匀称全都,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别现象。 (5)混合料运输 使用20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前,应使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油水混合物(油水比为l:3)涂抹车厢四壁,以防止混合料粘究竟板上,并不得有积液或积水出现。从拌合楼向运料车放料时,每卸一锅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削减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自卸汽车运输能力比拌合能力和摊铺能力应有所富余,开始摊铺时排在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要有3辆左右,施工过程中摊铺前方一般支配2-3辆运料车等候卸料,运输时应使用蓬布和其他物加以掩盖,以防止热量损失,保证达到现场时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 (6)混合料摊铺 机械设备掌握:采用摊铺宽度为6-12m的国产LT70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施工时单幅一次摊铺成型。该摊铺机具有自动的找平装置及调整松铺厚度装置,并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和振动夯实功能,能够铺出平整度高的沥青混凝土面层。 标高掌握:面层采用两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掌握方式掌握标高、厚度、平整度。 温度掌握:沥青加热温度不超过165;矿料温度不超过沥青加热温度的l0-20;混合料出料温度在正常范围140-165;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摊铺温度在正常施工状况下不低于110-130但不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