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应用效果探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0.96KB
约14页
文档ID:214709584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应用效果探究_第1页
1/14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应用效果探究[摘要]目的:研究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 效果,为三七育苗方法的改进和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覆盖方式处理的土 壤含水率、土温及容重进行取样测定,同时调查记录田间三 七出苗率、种苗质量结果:同传统松毛或稻草单覆盖相比, 三七育苗床畦面采用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式,可减 少育苗初期浇水量2/3以上,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 式三七种子播种到出苗的40 d内不用浇水,保持出苗期土 壤含水量稳定在30%左右和土温稳定在9〜16.5 C,促进畦 面土壤疏松,防止田间倒春寒危害,从而显著提早三七出苗 期,提高田间出苗率、出苗整齐率和种苗质量仅采用松毛 或稻草的单覆盖方式保水、保温效果较差,需12 d左右浇 施一遍水,三七田间出苗时间较双覆盖处理晚14d,出苗盛 期晚24〜26 d,出苗率低11.3%〜18. 7%,且松毛的效果要 优于稻草采用地膜单覆盖虽然有较好保水、保温效果,促 进三七出苗和提高发芽率,但存在日均土温变化较大、田间 土壤易板结,畦面青苔、杂草较多,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的 不足结论:生产上建议三七种子播种期采用松毛+地膜双 覆盖方式,以节水抗旱、节省劳力,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苗 质量,出苗盛期后揭掉地膜采用松毛单覆盖的方式进行苗期 管护。

[关键词]三七;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土壤水分;土 壤温度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ke・) F・ H. Chen 为五 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的功效,在我国中医药事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 云南文山及其周边地区为三七主产区,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已 超过了 1万hm2,其中三七种苗的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三七采用种子育苗,三七种子为典型的胚后熟类型[2], 种子出苗对水分需求极大,生产上播种后要保证一定田间土 壤水分和温度才能保证三七种子正常发芽[3]一直以来, 云南三七种植受水资源分布不均、出苗期干旱等因素制约, 加之连续多年云南春季大旱,进一步加大了三七育苗的缺水 抗旱成本而且,文山州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三七种植地田 间土壤保水性能较差在三七育苗上研究开发节水保境的技 术已是迫切所需覆盖栽培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发育 和产质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使用秸秆和树叶进行覆盖具有改 土蓄水、保水、保土、培肥、抑草等多种功效,且具有来源 丰富、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的优点[4],在三七种植上被 广泛应用另有研究表明,地膜覆盖能提高三七苗床土壤温 度及含水率、种苗质量和存苗率[5],但存在着三七破膜出 苗麻烦、田间杂草和青苔较多以及后期土壤易板结等弊端, 限制其在三七生产上的应用推广。

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结 合起来的双覆盖技术,可综合两者优点,有效克服单秸秆覆 盖导致地温下降和单地膜覆盖杂草较多、地力消耗过重的弊 端,近年来在烟草、玉米栽培上被广泛应用推广[6-8] o本 文在三七传统秸秆和树叶覆盖种植的基础上,研究了秸秆 (树叶)和地膜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效果,旨在 开发三七育苗的节水保境技术,为改进三七育苗技术和提出 三七综合抗旱技术模式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 物研究所设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哨街道的试验基地试 验地地理信息:东经 102 58’ 49. 050〃 ,北纬25 11 8.028〃,海拔(1 9861.2) m,坡向东南 132 ,田间坡度❷5o试验基地属北纬亚热带地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5 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 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 C,日照数年均 2 445. 6 h,日照率56%,全年降水量约1 031 mm (其中5 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相对湿度为74%, 全年无霜期均在240 d以上试验地种植三七之前为荒草地, 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 5. 57,有机质5. 06 g - kg-1,全氮0. 106%,全磷0.049%,全钾2. 31%,碱解氮61. 00 mg • kg-1,有效磷 1. 20 mg • kg-1,速效钾 72. 00 mg • kg-lo1.2试验材料 供试三七种子购于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三七市场,播种前种子去除果皮后贮藏于含水量20%左右的 湿砂中促进种子后熟。

地膜为农用地膜,厚度为0.015 mmo 稻草(不用剪领寸)、松毛(松树叶)、钙镁磷肥(P205 18%), 复合肥(N-P205-K20为10 : 5 : 10),有机堆肥均购于试验 地周边地区1.3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1月26日播种播种前3 个月先对耕地进行深翻耙整3遍,并在播种前15 d开沟施 入有机肥15 000 kg • hm-2,复合肥150 kg • hm-2,钙镁磷 肥1 500 kg • hm-2o按照畦宽1. 5 m,畦高20 cm标准起垄 作畦,种子播种密度为15 cmX 10 cm,播种深度为1 cm 试验设计了①不覆盖(对照,CK);②稻草覆盖(D);③松 毛覆盖(S);④地膜覆盖(M);⑤稻草+地膜双覆盖(D+M, 稻草在下层,地膜在上层);⑥松毛+地膜双覆盖(S+M,松 毛在下层,地膜在上层)共6个处理,每处理设置3个重复, 共计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1. 5 mX3 m = 4. 5 m2,随机 区组排列各处理播种完后进行定量浇水(表1)再进行覆 盖处理CK, D和S还分别于2月15日、2月28日和3月 11日定量浇水3次,处理M, D+M, S+M后期不浇水(表1)。

三七苗在生育期田间透光率为15% (播种前建平棚,棚上覆 盖2层遮荫网)各处理三七种子在3月初开始出苗,其中 处理D+M和S+M在出苗初期采用地膜上开小口掏出三七苗, 出苗盛期直接揭膜出苗,处理M采用地膜上开小口掏出三七 苗整个出苗期按照三七苗期常规田间管理进行1.4测定项目及方法土壤含水量及容重采用环刀法[9]进 行测定,分别于2011年2月27 H-3月11日每隔Id进行 取样测定,每个小区测定2个点;土壤温度采用温度计对距 地表10 cm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分别于2011年3月1日(晴)、3月16日(阴)从早晨8: 00到晚上21: 00每隔2 h测定1次;出苗率及杂草数于2011年4月16日对各试验 小区随机选取2个1 mXl m的样方进行统计,并于5月9 日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株高、叶片长宽2结果与分析2.1出苗期田间节水效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地膜覆 盖和双覆盖3个处理(M, D+M, S+M)出苗前只在播种时(1 月26日)浇水1次,后期不用浇水;而对照CK和D, S处 理则在出苗前需浇水4次,其总浇水量是地膜覆盖和双覆盖 处理的3倍以上表明采用地膜单覆盖或双覆盖有良好节水 抗旱效果,大幅降低旱季期间三七育苗的用水量和水费。

2.2出苗期田间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覆盖处 理的田间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差异显著(表2)对照处理 (CK),没浇水前(2月27日)土壤含水量较低,仅为其他 处理的1/2,浇水后(2月28日浇水)土壤含水量有大幅度 的增加,但土壤含水量仍比其他处理要低4%〜6%;而且浇水 后1周内(3月7日)土壤含水量下降了 28.6%, 11 d后土 壤含水量下降了 34. 6%,这表明不覆盖时土壤蒸发量大、保 水效果差稻草和松毛单覆盖(D, S)虽然浇水后土壤含水 量显著增加(由29%左右增加到32%左右),但1周时间(3 月7日)后土壤含水率就降到浇水前水平(29%), lid以后(3月11 0)其土壤含水率比浇水前还有大幅度的降低(仅 为27%),这表明采用稻草和松毛单覆盖的保水效果仅能维持 7〜10 d左右;两处理间相比,松毛保水效果略优于稻草 双覆盖处理(D+M, S+M)仅在播种时浇水1次,但在长达40 余天的破土出苗期,土壤含水量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30%左右),说明双覆盖的保水效果好,能长期保持苗床土 壤含水量稳定;两处理间相比差异不大而单独地膜覆盖处 理(M)虽然也是浇水1次,但随着时间推进,其土壤含水 量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保水效果较双覆盖处理略差。

2.3出苗期田间土壤温度动态变化比较 晴天时荫棚内 大气温度日均变化较大,上午(07: 00-13: 00)为大幅升 温阶段,气温从T C上升到24 C,下午(13: 00-17: 00) 为气温平稳阶段,傍晚(17: 00-21: 00)为气温急剧下降 阶段,气温由24 C下降到9Co不同处理早晨(7: 00-9: 00) 土壤温度的大小顺序为D+M (约12 C) 2S+M>MS (约 9 C) >D>CK (约7 C),说明各种覆盖处理在夜间对田间土 壤均有保温效果,特别是双覆盖处理(D+M, S+M)保温效果 最好,其早晨地温大幅度高于S, D, CK处理不同处理升 温阶段相比,CK处理地温升温最快,在9: 00左右开始大幅 升温,而其他处理一般是在11: 00左右才开始大幅升温,S, D两处理较M, D+M, S+M处理略早;不同处理地温在下午17: 00左右达到最高值,处理间高低顺序为M (约 16 C) >S+M〉D+MCK>S>D (约10 C),说明使用地膜覆盖和 双覆盖(M, S+M, D+M)的增温效果较好;稻草和松毛相比, 松毛保温、增温效果要高于稻草另外,在夜间17: 00-21: 00时段,各处理除CK处理土温是逐步下降外,其他处理温 度保持稳定,进一步说明采用各种覆盖处理在夜间能良好保 持地温稳定,其中地膜双覆盖(S+M, D+M)处理效果最佳(图 l)o阴天时荫棚内大气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在08: 30〜15: 00时段为升温阶段,气温从2. 5 *上升到8 C左右,15: 00-17: 00为气温平稳阶段,傍晚(17: 00-18: 30)为气 温下降阶段,气温由8 €下降到6.5 Co不同处理土壤温 度在阴天时变化不大,全天基本保持恒定。

各处理地温大小 顺序为 D+M(约 10. 1 C)>S+M>M(约 9. 8 C)S (约 8. 9 C)>D(约& 6 C) >CK (约7.5 C),说明在阴天时各种覆盖处 理对田间土壤均有保温效果,其中双覆盖处理(D+M, S+M) 保温效果最好,能有效地降低低温对三七苗床温度的影响, 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图2)2.4出苗期田间土壤容重比较 三七为块根植物,土壤 疏松、容重小对其根系的生长发育和膨大具有促进作用不 同覆盖处理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CK>M>D>S>D+M>S+M,其中S, D+M, S+M 3个处理同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增加苗 床覆盖物能使土壤长期处于疏松状态,降低土壤对根系的阻 碍,有利于三七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不覆盖(CK)和只 覆盖地膜(M)处理土壤容易板结,容重较大;而且采用双 覆盖处理(D+M, S+M)保温效果对降低土壤容重,防止土壤 板结的效果最好;松毛和稻草间相比,稻草的效果略差(图 3)o2.5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生长比较 对照处理(CK)的三 七种子出苗最晚(4月16 0),且出苗率最低,仅为4. 0%o 采用地膜单覆盖处理(M)的三七出苗最早(3月1日),出 苗期较传统覆盖稻草(D)和松毛(S)处理提早了 18 d,出 苗也比较整齐,出苗盛期较D和S处理提早了 30d;采用双 覆盖处理(D+M, S+M)也能显著促进三七提前出苗,出苗期 较D和S处理提早了 14d,出苗盛期较D和S处理分别提早 了 26, 24 do采用双覆盖处理(D+M, S+M)也能显著提高三 七种子的出苗率,其出苗率比D, S处理分别提高了 11.3%, 14.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