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

上传人:说**** 文档编号:214701712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精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1. 九品中正制 ( 魏晋时期 ):2. 科举制 ( 隋唐清末 ):(1) 背景 : 随着 士族的衰落 , 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 发展历程。创隋朝建立后, 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立 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 , 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 以进士 和明经两科为主发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 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 参与政权 ,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 中央集权 。二、三省六部制1. 魏晋南北朝的

2、三省体制: 尚书台改称 尚书省 , 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它们共同 辅助决策, 行使权力。2. 隋唐三省六部制:(1) 确立 : 隋文帝时 , 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沿用。- 11 -(2) 运行机制。机构职能中书省负责 草拟皇帝 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 , 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 负责执行 ,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3) 特点 :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 彼此制约 ;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 执宰相 之职。(4) 政事堂。设立 :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 后改称 中书门下 。意义 :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省出现了 一体化 的趋势。(5) 影响

3、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三、赋税制度1. 魏晋至唐朝前期: 租( 庸) 调制沿革及内容。魏晋时期 : 开始实行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 颁布 均田令 ,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每年纳粟为 租, 纳帛或布为 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 : 租庸调制。内容 除租、调外 , 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 代役 , 称为庸影响 以庸代役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 唐朝后期 : 两税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从魏晋到唐代, 赋税制度的变化趋势 :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4、制逐渐放松; 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定时。探究点一选官制度的演变1.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公元前 134 年, 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从此建立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光武帝时期, 增加举茂才( 秀才 ) , 孝廉郡举 , 茂才州举 , 并将每年一度的选举固定成为制度。摘编自后汉书 史料二故太平君子, 唯门调户选 , 征文射策 , 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 四方观听 , 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 不浃旬而周闻天下。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思维交互】: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选拔标准和方式的角度说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

5、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关键信息史料一画线信息说明才学、道德、品行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画线信息说明通过自下而上、由地方推举的方式选拔人才。史料二说明唐代实行科举制 , 以学识、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人才, 具有公平、公正的一面提示 : 选拔标准 : 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 : 由汉代地方推选人才为官到隋唐以后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 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 体现了公开、公平、客观的特点。2. 科举制的影响史料一 科举之善 , 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 , 皆权在举之之人 , 士有应举之才 , 而举不之及, 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 科举 ) 不能应

6、试者 , 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 苟能应试 , 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史料二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 至宋代跌至13%;寒族在晚唐仅占9.3%, 北宋时增至 58.4%。此现象不仅可以表示社会之转变, 同时可以表示科举制度汲引寒士之效用, 愈久而愈见。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 史料三其明经各试所习业, 文注精熟 , 辨明义理 , 然后为通。正经有九, 礼记左传为大经, 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 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唐六典【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至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影响。 【微点拨】核

7、心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素养关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关键 史料一中“前此选举”指的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前此选举”的弊端, 说明科举制具信息 有进步性。史料二中注意中举者出身的数据变化; 史料三从科举考试内容反映其进步性提示 : 影响 :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 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考试参与政权 ,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扩大了统治基础; 以文取士 ( 把读书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史料四( 科举制 ) 西国莫不慕之, 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 而为学

8、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 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思维交互】:(2)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科举制的世界影响。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 史料中画线信息反映了科举制对西方选官制度的影响提示 : 被西方国家借鉴, 成为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渊源。从唯物史观角度正确认识科举制的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 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 加速了社会流动, 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积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 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极巩固国家统一影响推动世界文明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

9、大一统” 意识形态的需要,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早在唐朝时 , 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采用, 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被西方国家吸收, 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续表重才轻品消在选拔人才方面,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 忽视了品德的考察, 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极 官本位思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影想响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抑制了新知识、 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 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备选要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名家评史】材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

10、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 , 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 , 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 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 , 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 缓和了社会矛盾 , 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解读】 材料中“冲破了”指出了选官的范围、标准的变化。“开放性”指的是选官原则的变化 , 也反映了官吏的来源扩大。探究点二三省六部制史料一 垂拱三年 , 或诬告 ( 宰相 ) 祎之 ( 武) 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 ( 审问) 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 祎之曰 : “不经凤阁 ( 中书省 ) 鸾台( 门下省 ), 何名为敕

11、?”则天大怒 , 以为拒捍制使, 乃赐死于家。旧唐书 刘祎之传【思维交互】 :(1) 根据史料一 , 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根据史料一中画线信息可知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不合制度结合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行机制说明提示 :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议 ,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史料二凡有政事 , 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 付门下审覆 , 再下尚书施行; 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 , 往往发生流弊, 尤以中书门下两省, 或论难往来 , 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 乃令三省长官合

12、署办公 , 是谓政事堂 , 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抓住“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这一重要信息, 它说明唐朝中书、门下两省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意气用事、相互刁难的现象, 而唐太宗设立政事堂就解决了这一弊病提示 : 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 加强皇权 ; 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 特点 :(1) 相权三分 : 中书省制定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13、 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 职权分明 :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从起草( 中书省 ) 、审核 ( 门下省 ) 至执行( 尚书省 ), 都经由三省处理。(3) 加强皇权 :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 互相牵制 ; 同时 , 将尚书省权分六部, 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 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 节制君权 : 皇帝所颁政令, 未经政事堂通过, 不能施行 , 以相权节制君权, 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 评价 :(1)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减少决策失误, 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 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 三省的分工 , 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 , 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3)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及朝败, 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 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探究点三隋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史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 随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