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4529084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方案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 :简洁的数据分析:例 1:横向条形统计图例 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样的条形统计图求平均数 :例 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 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形教学目标 :1、 向同学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同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同学初步学会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查找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定和决策;3、使同学懂得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学情分析 :同学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依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同学已经把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这是在同学已有学问的基础之上,让同学熟悉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课时支配 :4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 第 38 页例 1教学目标:1、向同学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同学会看这种统计图,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同学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懂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使同学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分析条形

3、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同学观看并懂得图意)假如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形,仍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方法?(统计)二、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同学观看;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依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4、同学争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5、提问:假如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6、小组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同学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

4、要留意什么?9、争论:假如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当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当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同学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同学懂得、体验统计的1、展现数据 2、科学猜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 40 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成? 六、板书设计: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七、教学反思:其次课时教学内容 : 例 2 和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向同学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样的条形统计图,使同学会看这种统计图,依据统计

5、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同学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懂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统计图的使用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特别关怀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常常要明白我们同学的体重 ,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假如老师想要明白三( 1)班第一组 6 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形,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二、新课1、提问:你准备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2、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依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3、假如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同学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4、出示教材上的统

6、计图,让同学观看,争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5、小组合作学习,同学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 ,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 (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 1 厘米;)6、让同学依据样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7、同学争论:什么情形下应当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8、观看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同学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

7、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确定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同学的身高都在 138 厘米以上,体重都在 32 千克以上) ,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 厘米和 1 千克);当显现这种情形时,会显现一种冲突:假如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 厘米或2 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假如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其次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 10 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实行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防止了上述冲突;在这种统计

8、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分;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 10 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同学把同学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同学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 建议;(实践作业)让同学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育同学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才能;三、巩固练习: 40 页 2、41 页 3、5四、全课小结;五、板书设计: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 137 厘米,

9、其他每格表示 1 厘米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 第 42 页例 1教学目标:使同学懂得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平均数的方法,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同学懂得平均数的意义,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懂得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期望”角同学参与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形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 个5个4 个 8 个);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觉的? 二、探究新知1、刚才有同学发觉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 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假如都一

10、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 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 6 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争论一下;最终,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反馈小组汇报4、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 ,(老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 7 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连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 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连续把水平线渐渐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5、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形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仍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6 、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

11、什么?( 7+5+4+8)表示什么?总数量(板书) 4 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7、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争论,尝试,发觉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 小队平均每人收集 6 个;假如我们全班 40 名同学都去参与,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仍可以推测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三巩固1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以下信息:(1) )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 3 万人;其次天参观的有 4 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 1 万人;(2) )李刚参与打靶竞赛,

12、第一次中了 7 环,其次次中了 9 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 环;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3拓展(1) 生活当中仍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同学举例( 2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的确特别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特别关怀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常常要明白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假如老师想要明白三( 1)班第一组 6 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形,你们想一想老师仍需要明白些什么?老师明白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老师这里仍有一组数,是第

13、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 厘米和 130 厘米,究竟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 135 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四、总结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成?五、板书设计平均数例 1:先合后分(14+12+11+15)4524 13六、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 例 2 和练习十一练习题教学目标: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平均数的概念 ,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教学重点:让同学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形和区分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形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难点:懂得平

14、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同学依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2、假如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快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依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快队总体身高比高兴队高吗?为什么?3、争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形;二、引导同学探究新知(引导同学探究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同学自己进行平均数运算;2、提问: 142 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快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 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高兴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知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形吗?虽然欢快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快队的总体身高情形不如高兴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形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98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7 分100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确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三、总结四、板书设计(98+99+98+100+96+97) 6(98+99+99+100+98+100) 6= 588 6= 5946= 98= 99五、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十一的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