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4465561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_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4准确朗读并默写。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

2、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

3、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 155 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人。

4、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如:东临 /碣石,

5、以观 /沧海。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古诗文中 “ 互文见义 ” 。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

6、但说:“ 日月之行 ” ,也说“ 星汉之行 ” ;不但说 “ 星汉灿烂 ” ,也说 “ 日月灿烂 ” 。合起来说, “ 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应理解为 “ 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4.合作探究: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提示:全诗以 “ 观” 字统领全篇,以下由“ 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第一层 (开头两句 )

7、: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 观” 字领全篇。 第二层 (“ 水何澹澹 ” 至“ 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 日月之行 ” 至“ 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 若” 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 ” 至“ 若出其里 ” 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5.小结: “ 诗言志 ” 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

8、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6.背诵全文(多媒体出示图片)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

9、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且以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洛阳人。公元712 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 ,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2. 初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多媒体显示)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 /外,行舟 /绿水 /前。海日 /生/残夜,

10、江春 /入/旧年。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细读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提示: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 “ 风正 ”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 ” 又为 “ 江春

11、” 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 残夜 ” 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诗人已来, 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悟读“ 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 写了怎样一幅景象?说说你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理解。提示: “ 阔” 是“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

12、愈见精彩。 “ 悬” 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 而用 “ 风正” ,是因为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 一帆悬 ”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 悬” ,而 “ 正” 字兼包 “ 顺”与“ 和” 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 ” 都表示时序

13、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相比,显得开朗一些。5.学生背诵诗歌四、布置作业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3完成课后 “ 研讨与练习 ” 题(二)。古代诗歌五首(二)-钱溏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

14、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二、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

15、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2.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 / / , / / / 。如孤山 /寺北 /贾亭 /西,水面 /初平/云脚 /低。几处 /早莺 /争/暖树,谁家 /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 诗的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首联:诗人

16、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 ”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 ”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 ”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最爱湖东行不足 ” 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4.悟读合作探究:“ 几处 ” 为什么不是 “ 处处 ” ,“ 谁家 ” 为什么不是 “ 家家 ”?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提示: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