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4448215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必修二中国史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中国史部分)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 演化原始农业 :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耒耜-铁犁牛耕 :春秋显现 ,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二、农业的精耕细作1 、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木器石器骨器商周:有了少量的青铜农具,但主要的生产工具仍是木石骨春秋战国 铁犁;西汉 耦犁、耧车(播种松土工具)隋唐的 曲辕犁相当完善,始终被后世沿用,有犁评,调剂土的深浅2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 垄作法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耱技术3 、水利工程: 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4 、浇灌工具:

2、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不用人力) 、风力水车(明清) 三、小农经济1、显现时间与缘由: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显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原)2、特点: 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分散性自给自足:产品主要为满意自己需要和缴纳赋税,一般不出售,具有封闭性,落后性难以承担自然灾难,具有脆弱性农夫赋税和徭役繁重,为解决温饱,努力提高产量,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3、位置: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和两半社会中的主导经济形状,农业税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税收来源;4、自然经济的 逐步解体(局限于沿海发达地区,近代史占主体位置的经济仍是小农经济)(1)

3、 缘由:鸦战后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2) :购买商品的农夫增加;传统手工业衰落,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出口增加,日益卷入世界市场(3) 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促进商品经济的进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供应了条件;第 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三大经营形状分类特点位置成就政府直接经营,官营手工业民营(私营)手工业 家庭 手工 业集中大作坊生产产品不计成本, 不流通,供皇室使用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供民间消费产品用来交纳赋 税和家庭消费, 一般不出售在明中期以前, 在手工业中始终占主导位置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位置 缘由: 民营手工业面对市场 农户的副业最精致的产

4、品一般来自于民营明中后期,显现资本主义萌芽二、手工业的进展1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2 、冶铁:西周晚期显现铁器,春秋战国铁力牛耕,东汉杜诗创造 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3、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秘色瓷是属于青瓷的一种,唐三彩不是瓷器,是彩陶) ;宋朝五大名窑;明朝 青花瓷、 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清朝珐琅彩4 、纺织业:商朝 显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取了波斯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 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行业:第一在丝

5、织业缘由: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进展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显现; 结果:进展缓慢,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最终夭折缘由: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本缘由) 、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第 3 课古代商业的进展一、古代商业的进展1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打破了“工商食官”即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的局面,显现了私营手工业和私商,商业富强;战国商鞅开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隋唐商业富强的表现: 显现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 飞钱(支票)农村集市贸易显现并进展(草市)唐朝外贸:广州,市舶使4、宋: 显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6、市(买卖场所)和坊(居民区)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 商税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掌握贸易往来的国家较多,外贸税收成为南 宋税收重要来源5、元代: 大都 成为国家性的城市6、明清:长途贩运贸易进展很快,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帮的显现( 徽商和晋商 ) 二、对外贸易1 、外贸富强的表现: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在广州设置 治理外贸的机构:市舶使宋:海上丝绸之路反常富强,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 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2 、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 宣扬国威 ,而不是猎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

7、仅答应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三、商业进展的一般缘由:农业手工业的进展交通的改善:如隋朝大水道的修建带动了苏杭的崛起政治中心重大大事:如丝绸之路,经济重心南移(宋朝)四、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进展的共同特点:技术,进展水平长期世界领先进展中心随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南移第 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化原始社会:土地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安排-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秦汉明清)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缘由:封建土地私有制)二、重农抑商1、时间:战国 商鞅首倡,后被整个封建社会沿用 ;2、缘由:根源:落后的小农经济农业是封

8、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农业税收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3 、评判:积极作用:前期促进农业经济进展;巩固封建统治;但后期阻碍工商业进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 时间及含义:明清 严格限制 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广州设十三行统一治理外贸2 、缘由: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倭患和新航路开创后,东南沿海遭受西方列强的扰乱,为巩固统治;3 影响:消极: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肯定程度上爱护了国家的安全;第 9 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三大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 逐步解体(见第一课)二、洋务运

9、动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 领导的旨在爱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时间、目的: 19C60Y90Y,地主阶级的洋务派为爱护封建统治3、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2) 创办民用(产品面对市场出售的,为帮助军事工业)工业(求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 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同学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5、

10、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育了科技人才,创办了中国近代机器工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肯定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消极: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进展(七大历程,特点)(1) 产生: 1、缘由: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2、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岁月;地域: 东南沿海3、特点: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两半社会,面临着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所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行业分布不平稳(主要进展轻工

11、业,重工业极弱), 地区分布不平稳(主要分布东南沿海)4、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5、影响: 1、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机器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的进展)(2) 初步进展(甲午战争1895辛亥革命)1 缘由: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开头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3)短暂春天(黄金时代) (19121920 左右)1 缘由 :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嘉奖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

12、争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2、短暂的缘由: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快速萧条(4)19271936 进展较快、缘由: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5) 抗战时期:( 19371945):日益萎缩、缘由:外部日本的吞并和掠夺,内部南京国民政府为首的官僚资本实行战时体制,压榨民族企业(6) 解放战争:( 19451949)陷入绝境 缘由:内部南京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压榨,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外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7) 新中国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了改造,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新春”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进展和曲折一

13、、 过渡时期( 19491956,进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1、国民经济的复原: 1952 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复原工作;2、一五方案(一化三改造)( 1953 1957)( 1)一化:优先进展重工业,进行工业化;成就: 在东北地区建立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厂, 鞍钢公司等影响: 开头转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缘由:A 严肃的国际形势迫使我国需要强大的军事工业B 新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C 照搬了苏联模式(2) 三大改造( 1953 1956)对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行业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14、有制影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措:农业、手工业建立农业、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二、全面建设时期( 1956-1966 )1、中共八大( 1956)(1)内容:主要冲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 主要任务:集中力气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 意义:胜利的探究(但是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2、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反映了人民加速经济进展的愿望,但犯了“左”倾错误3、大跃进( 1958-1978 ) 特点:高速度(超英赶美) 、高指

15、标农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浮夸风 ,工业:全民炼钢后果:工业快速增长,但农业产量下滑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比例失调人民公社( 1958 年开头) 特点: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平均安排后果:挫伤了农夫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下滑4、19591960 三年严峻的经济困难教训:要敬重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动身,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5、开头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农村开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 年国民经济开头复原进展,但没能完全纠左三、1966-1976 :文革时期面对国民经济的灾难, 1971-1973 周恩来主持中心日常工作, 使国民经济显现复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975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