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4384940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授课人:文小语时间:2021/10/1410小石潭记肆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叁细读感悟,品味语言,写法探究。贰扫清障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壹了解作者,了解背景,字词积累。品读感悟初读感知预习检查目 录Contents1.识记柳宗元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把握本文作为游记的特点,掌握本文描写景物的方 法,学会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3.体会作者在凄清的环境中寄托的情感,培养健康的 审美情趣。学习目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

2、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黔之驴捕蛇者说等。作者简介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以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了作者对时政和个人遭际的愤懑不平之感,是唐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背景材料“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柳子庙永州柳子庙

3、重点字注音隔篁竹 ( ) 水尤清冽 (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 ) 往来翕忽 (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hung li ch y kn ch yx cqio chung su 从小丘西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尤清冽。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西:向西:向西。西。尤:格外。尤:格外。清冽:清清冽:清凉。凉。走进课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络:缠绕。 披拂:吹拂,飘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第1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 景中含情闻声 见形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傍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佁然:静止不动的

5、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潭中景物第2段 潭水 游鱼 清澄动静结合定点特写 由景生情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朝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不齐。小溪特点溪身:岸势:曲折蜿蜒参差不齐比喻形象第3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冷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

6、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悄怆:凄凉。 邃:深。以:因为。 乃:于是,就。去:离开。第4段潭边气氛气氛 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清 情景交融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小生:年轻人。最后一段:补述同游者问题探究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边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小石潭的特点:

7、幽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第四段作者写在潭边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清幽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清幽,这种清幽甚至浸透到了人的心里,把眼前的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凄清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被贬后孤寂凄苦的心境,反映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痛苦心情。5. 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期间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山水风景,在阅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石奇

8、异石纷呈“如鸣珮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潭水奇声悦水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潭境奇清幽凄凉6.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生动细致精美异常,作者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在写法上对我们作文中的写景有何启发?绘声:“闻水声,如鸣珮环” 写出流水清脆悦耳(1)课文写水、写树、写石、写鱼细腻生动,这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绘。绘色:“青树翠蔓” 写出了树木的青翠葱郁绘形:“全石以为底为岩” 写出石形多姿多态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写出树形变化万千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写出水形曲曲折折 “犬

9、牙差互”写出岸形交互错杂绘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写出鱼影鲜灵滋润绘神:“似与游者相乐” 写出游鱼自由闲适(2)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景物。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是点 由面到点,有序体现作者的感知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 “潭西南而望”是远 “下见小潭”“坐潭上” 是近 远远近近,多层次展示小潭的景致动静互衬(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是静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是动 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清幽雅静7.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的感受集中体现在第四段。柳宗元本意是借美景来排

10、遣抑郁,然小石潭景色虽美,却是寂静寥落,寒气透骨,作者难免触景生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更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除了忧伤,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愤懑之情,作者本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却横遭恶势力的打击,被贬到这景色奇异但不宜人居住的荒僻之地永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便可以理解为作者愤懑心情的抒发。主旨归纳这篇游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环境的幽美、凄清,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失意、凄苦之情。写作特点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不同的景物在读者眼前逐一出现,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渐渐铺开,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

11、以后,作者又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移步换景与定点特写相结合。 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写环境的清幽冷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微妙变化,或暂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课堂小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彩词的含义。(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斗折蛇行( )( )(3)犬牙差互( )(4)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 )(6)乃记之而去( )答案:(1)大约(2)均为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3)交

12、错不齐(4)凄凉(5)因为(6)于是,就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答案:(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2)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3)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字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

13、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 ”,本文为其中之一。答案:唐 柳宗元 子厚 永州八记同步教案点此下载提示1:双击右侧图标可打开同步资料。提示2:同步资料包为压缩文件,需安装解压缩软件才能打开。提示3: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10. 小石潭记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嵁(kn) 篁竹(hung) 往来翕忽(x)B坻(ch) 佁然(y) 悄怆幽邃(chung)C屿(y) 清冽(li) 寂寥无人(lio)D斗折蛇行(du) 俶尔(sh) 犬牙差互(c)D【解析】D项“俶”读“ch”。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尤:格外)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许多)B日光下

14、澈(澈:清澈)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C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悄怆幽邃(悄怆:凄凉)D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隶而从者(隶:奴隶)C【解析】A项“许”表示约数;B项“澈”意为“穿透”;D项“隶”意为“跟随”。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B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D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D【解析】A项第一个“清”意为“清澈”,第二个“清”意为“凄清”;B项第一个“以”意为“用”,第二个“以”意为“因为”;C项第一个“从”意为“自,由”,第二个“从”意为“跟随”;D项“可”均为“能够”的意思。4. 下列加点词不属

15、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 B心乐之C如鸣珮环 D其岸势犬牙差互C【解析】A、D两项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向下”“像狗的牙齿那样”;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C项“珮”是名词“玉饰”,词性未发生改变。 5.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B【解析】A、C、D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6.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从小丘

16、西行/百二十步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7. 用课文原句填空。(1)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树木的句子是:_(2)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3)与“水尤清冽”相呼应的句子是:_(4)作者描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抒发自己被贬之后的孤寂、悲凉之情的句子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皆若空游无所依()(2)悄怆幽邃()(3)不可久居()(4)乃记之而去()好像请同学们看第34页第8-11题。深停留离开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左右),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10. 本文按游览顺序条理清晰地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发现小潭_小潭溪流_潭中景物潭上气氛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