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4302612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儿科临床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南医学院毕业论文( 教学点)级层次专业题目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摘要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得出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 环境、静脉的选择、进针角度、固定及护理等因素有关。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尤 其是在儿科,因其患者的特殊性,静脉输液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治疗的效 果,还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儿科护士,不仅要加强技术练 习,更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1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要求护士具备健

2、康的心理,乐观、沉着、稳健,具冇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 制力。由于现在多数孩了都是独生了女,存在一个患儿六个家长的现象,这 就耍求儿科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耍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不受外界的影 响,更好地为患儿服务。2环境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作用2. 1自然环境影响操作台周围的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等都会影响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光 线应充足,操作台高低适合,输液物詁摆放合理方便取用。病室或留观室的布置 应色彩鲜艳,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着装也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2. 2社会环境影响护士作为一个行业,其社会地位低,对护士职业的不尊重与不理解仍然存在。 所以,社会的理解、家属的支持,会激

3、发护士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3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3. 1 03岁的婴幼儿选择头皮静脉,因小儿出生至3岁,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极为丰富,易于 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选择吋应选表浅明显的静脉,有些部位如耳后、顶部应 剃去头发,便于消毒和选择,选择时注意区分动静脉,动脉淡红色触之冇波动感, 静脉淡兰色触Z无波动感。头皮静脉的选择也按一定的顺序,先是颍浅静脉、前额静脉,最后是耳后静 脉。颛浅静脉位于两侧颛部,一般显示23条静脉,特别表浅显露,细长面直, 易于固定,成功率高。止中静脉位于前额止中冠状缝处,在额骨正中和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 “沟痕”感。此静脉粗而直,穿刺成功率高。耳后静脉位于耳后,表浅显

4、露,粗2而直,易于固定,但对于护理有一定的 困难,因此当前两处静脉不明显时可考虑耳后静脉,头皮静脉触Z有沟状感觉, 因此更易穿刺。3.2.3岁以上的儿童选择四肢浅静脉。手背静脉一般显示12条,其特点是粗而直,表浅呈淡兰色,富有弹性, 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足背静脉也显示12条,较手背静脉细而直,亦呈淡兰色,表浅易于穿刺。 头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较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粗且直,富冇弹性,但不 易固定,通常用于肥胖儿、脱水、休克的患儿。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 应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 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冇“沟痕”感

5、,即找到了额 静脉;从耳屏前方,额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颖丽静脉;在耳廓后方, 即耳后静脉。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 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 适度,然后曲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霜,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热敷法: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提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 盈、暴露。拍打法:经过以上方法仍无法找到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法。即在患儿的手及 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轻微的刺激,血 管多数可显霜。负压进针法

6、:对细小血管、休克、脱水患儿的血管,宜采用负压进针法期。4一般静脉穿刺法4. 1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 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而平稳,但切忌过深,因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刺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 穿刺。4. 2婴幼儿额止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 而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 , 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 颍浅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冋血后向前略 平行推

7、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 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耳后静脉及枕静脉: 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大隐静脉:扎止血带不要太远, 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 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 , 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手背、足背静脉:手背可采用常规进针角度。如高 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 角进针。毛细血管:如眶上静脉。表浅、冇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 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

8、破血管。颅骨骨缝穿刺法:用手 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 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 ,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5固定5. 1穿刺时患儿的固定5. 1. 1头皮静脉穿刺一般可以将患儿采用全身约束法购,或采用两人分别站地患 儿两侧,一个用前臂夹住患儿上半身,同时用双手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个用双臂 夹住双下肢,同时用双手固定腰部及双手。5. 1.2周围静脉穿刺曲于儿科患者生理解剖特点,在静脉穿刺时,一般口J不采用握拳法,而是在 穿刺时患儿将五指伸出略弯曲护士用左手将患儿四指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 状,不仅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而且还能防止患儿

9、在反抗时造成穿刺不成 功。5. 2穿刺后输液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的方法和手法又是保证输液畅通的关键网。静脉穿刺 成功后,首先保持穿刺部位基木稳定,左手拇指轻固定针柄或用拇指垫在针柄下 面,也可釆用用拇指固定近针侧的软管,这时用右手迅速取胶布固定,先固定针 柄,再采用创可贴式的胶布固定穿刺部位,接着再取一条胶布在针柄下用“u” 型法固定,将软管向上盘起用胶布固定,最后将输液管固定在耳解或穿刺部位附 近的躯体上。当患儿突然运动时,因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粘连着的身体其它 部位,还可以防止患儿因好奇拉扯输液管的可能,而起到了降低针头移位的保护 作用。手足部述可选用夹板固定法,根据患儿穿刺部

10、位的大小,粗细选择合适的 固定工具丽。固定大隐静脉时,应将夹板固定于足跟,看护者扶住足趾部分轻轻 向下,防止踝关节活动,而穿破血管。6输液过程的观察和拔针的处理小儿静脉血管较细,口多动易哭闹。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当发现因多 动或出汗引起胶布粘贴不牢的现象立刻重新粘贴。拔针吋,先分离压迫针眼处的 胶布,拔针时要求又快又轻,交待家属用拇指按压昭穿刺部位,因皮肤穿刺点和 血管穿刺点可能不在同一个位置,拇指接触面较大,这样能同时按住两个穿刺点, 防止皮下淤血,稍用力按压5分钟即可。7健康教育和有效沟通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角色进一步拓展,儿科护士作为一个有专门知 识的、独立的实践者,被赋予多元化角色。在输液过程中,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形式问。穿刺前应向 家属解释穿刺的部位、口的、意义以及穿刺后的看护方法,取得家属的配合,对 待患儿可选择转移注意力+奖励的方法问,这样就能减少患儿的恐惧感,输液穿刺 容易获得成功,也可防止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家长的不慎护理而造成重新穿刺。在 操作过程中,护士应始终保持语言和蔼,多与患儿及家屈沟通,用稳重娴熟的操 作技术赢得患儿及家2的依赖泗。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因其给药快速、有效、刺激性小、痛苦小等特点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因儿科输液难度大,要求我们护士更应该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不 断捉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