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4301939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张景龙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无论是哪一科目的教师,看重的都是怎样用最快的方法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知识吸收。对于体育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抓住动作的精髓,顺利地完成所学,从而放松身体与大脑,增强素质,是教师所思考的。关键词:重要性;兴趣;教学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可以说

2、,学校体育造就了相当多的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合格人才”。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诱导者、启蒙者、保护者的角色。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分析和讲授。在授课的手段上,也要有自己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自觉接受的状态下学到知识。一、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学好体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品质联系起来。应树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3、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同体育的重要性。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体育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地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4、,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三、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结果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四、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

5、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的学习兴趣的程

6、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具有的特性和内涵。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事实证明,快乐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氛围。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