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4301266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 摘 要: 身兼雕塑家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象征诗人李金发,受西方象征主义尤其是波德莱尔“应和理论”的影响,巧妙地将绘画技巧与色彩融入诗中,以色传情,用色彩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并通过色彩释放诗歌内容的隐喻功能,衍生出黑夜意象、黄金意象、黄昏意象等,深化了其诗歌的审美深度和广度,创造出充满色彩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关键词:李金发 诗歌 色彩 意象李金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出现的现代派诗人,也是使象征主义诗歌真正扎根于中国的第一人。20世纪20年代,李金发留法期间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尝试将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引入中国。波德莱尔认为诗歌和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是一个复杂而

2、不可分割的整体”a,这激发了李金发在诗歌中艺术而象征地运用色彩的想法。他的诗歌成为一支异军,开辟了国内的象征主义潮流。他尝试将绘画技巧中的色彩布局运用至诗歌创作中,给作品以绘画美,同时将颓废、死亡等意象引入诗中,运用色彩释放诗歌内容的隐喻功能,并赋予色彩新的内涵。其笔下的黑夜意象、黄金意象、黄昏意象等,不仅深化了诗歌的审美深度和广度,创造出充满色彩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更为中国新诗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一、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布局因早年间在法国学习雕塑的经历,李金发对色彩的捕捉较为敏锐,也常在诗歌创作中运用绘画设色技巧。废名就曾评价其曰:“大约如画画的人东一笔西一笔

3、,尽是感官的涂鸦。”b李金发在诗歌中较为注重色彩布局,运用明暗对比、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等方式对诗歌中的色彩进行布局,也会通过光线的运用调整色彩的明暗度,使得诗中描述的画面更加立体。首先是冷暖色的布局对比。从印象派绘画开始,许多艺术家在绘画中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来展示绘画的优美和谐,增强绘画的表现力。大山正在色彩心理学中指出:红色、黄色等长波颜色常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蓝色等短波的颜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两者的对比更加能突出相对的特点,即冷色调更冷,暖色调更暖。如里昂车中:“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遍一切/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在现实中通常为黄色或偏白色的手臂,在诗歌中被作者异化成鲜艳的“粉红色”,

4、而后小臂从“粉红”逐渐转为“灰白”,完成从暖色调过渡为冷色调,这两种颜色的转化让人感觉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诗人的情绪也通过冷暖色调的布局对比渗透出来。第二种常见的色彩布局是补色对比,即通过色盘上相对一百八十度的颜色,带给人最强烈的对比感。“地面上除既谢的海棠外,/万物都喜跃地受温爱的鲜红。/草茎上的雨珠,/惊了折光,变成闪耀,/惟不如紫罗兰般/散漫地摇曳在风前。”(景)短短六行诗句中用了三种较为突出的鲜艳颜色:红、绿、紫。这三种颜色位于色相盘垂直对立的颜色,视觉上首先给读者以丰富冲击。“温爱的鲜红”首先降低了“鲜红”的饱和度,给人以视觉缓冲。再描写草茎上的雨珠,绿色的茎叶上点缀着雨珠,具有折射

5、光线作用的雨珠“变成闪耀”,既用到了绿色作为诗歌画面的打底色,又用光与色的变化进行点缀,可以看出诗人深受印象派的影响,重视对光、色变化的把握。最后用紫罗兰在风中的散漫摇曳这一细节描写,将整个画面的节奏放缓。短短六行诗句,三种颜色,不仅描绘出草地上的五彩缤纷,色彩丰富,极具绘画性,而且恰当运用光与色之间的关系,推进画面节奏,选取海棠、万物、草茎、雨珠、紫罗兰这些具有流动性的意象进行连贯性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呈现。第三种是调和对比布局,即把色别差异较小的颜色放在一起,通过对色相环上相邻的几种颜色对比,使彩度发生微小的变化。如风:“尽在橡枝上嘶著/欲用青白之手/收拾一切残叶/以完成冷冬之工作此地片片的雪

6、花/在我心头留下可数的斑痕。”“青白”“冷冬”“雪花”都是冷色调的意象,具有强烈的冷意。“青白”这一色彩经常出现在李金发的诗歌中,白到发青比白色更具冷意。青色具有寒冷清高的象征,呈现出贫瘠忧郁的观感。青色、白色,这些自带寒意的颜色排列在一起,给人以冷冽之感,恰到好处地传达出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时间像冬日冷风一样吹遍枯枝,而青色、白色这些比苍白更具苍白感的色彩,如同一阵寒风刮过这片灰色的世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将绘画中的色彩搭配和布局手法运用至诗歌中,通过不同色系的调和对比,使色彩与诗歌本身想要传达的情感意蕴相符合。诗歌因此具有了绘画美,形成一幅流动渐变的画面。二、李金发诗歌的色彩意象与情感

7、表述在李金发的诗歌中,诗的色彩表达与诗人的心理情感往往是相互渗透的。诗人精心选取与自己感情特质相一致而又能充分表达特定情感的色彩词语入诗,以达到色中传情。李金发认为,诗歌和绘画都不应该是对自然界的单纯展现,而应该带有主观色彩。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为了准确地了解李金发诗歌中不同色彩出现的频率,笔者对李金发已出版的四部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以及异国情调中首次收录的11首诗中的色彩词语进行了整理。色彩词语指的是“出现在文学作品字行间的色彩文字符号”,“在文学活动中着重唤起某种较为确定的色彩感”c,即具有明确的色彩文字符号。整理结果如下:由此可以看出,在四部诗集共记310余首的诗歌中,

8、黑色、白色、灰色、黄色、金色这五种颜色在李金发的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其中,黑色是李金发诗歌中出现最多的色彩,仅带有“黑”这个色词的词语出现次数就高达114次,若加上含有黑色意象的词语则更多。“黑夜”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微雨中出现夜或黑夜约达36次,食客与凶年约达50次,为幸福而歌约达51次,这几乎占了其诗歌总数的40%”d。李金发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借鉴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意象,将死亡、梦幻、枯骨、恶魔等意象引入诗歌中。在李金发的诗歌中,死亡与悲哀是很重要的母题,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对死亡的感受与象征。“万人欢笑/万人悲苦/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辨不出是鲜血,/是流萤!

9、”(里昂车中)黑色与阴影相结合,看不清的黑影给人以未知的恐懼,而后“鲜血”更加加深了画面的血腥和恐怖。当然,黑色对于李金发而言,并非只有“死亡”这一个层面的象征意义。对他而言,黑色不仅意味着死亡,还意味着庇佑,是他能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避难所。“多情之黑夜你是我多年之厨师,/供给一切生命之营养”。(夜之歌)黑夜以宽大的幕布遮蔽住诗人的身躯,给他以慰藉与包容。诗人在黑夜的庇佑下,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露自己的内心:“我将化为黑夜之鸦,/攫取所有之腑脏/多情之腑。”(恸哭)黑夜成为诗人的保护色,作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怀着颓废的思想,遁入黑夜。其次是金色,金色一词中较常出现的意象比较类似:金色世界、

10、金秋等。金色通常被理解为傲慢、昂贵的色彩,但在李金发的心中,金色象征着故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远在天边的故乡,往昔心房所爱之角,河流汩汩,如少女临岐洒泪之呜咽,渚后的黄沙,为浮鸥之金色世界,惟我童年能享那升平了。”(偶然的Home_sick)河流、黄沙、浮鸥共同构成了李金发故乡的记忆。李金发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所以童年的故乡生活使他十分怀念和向往。他诗中的金色世界往往充满泥土气息,而当诗歌中的金色出现时,也是诗人透露疲态渴望休憩时:“以金色之日光,/长睡在浅渚上。”(生之疲乏)记忆中童年和故乡的美好,与现实空虚疲乏的生活相对比,使得李金发不止一次想逃入自己的“金色世界”中。“斜阳镀金

11、在平原上,/一望无垠。”(夜起)理想中的金色世界一望无垠,然而现实却是:“无情之夜气,/蜷伏了我的羽翼长使我的金发褪色么?”(里昂车中)黑夜逐渐吞噬“我”,我的羽翼被蜷伏,再也伸张不开,就连“我”象征理想、幸福和美好的金色头发都在逐渐褪色,颓废气息扑面而来。黄色作为光的色彩,在李金发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黄色是彩色中最轻的颜色,与白色接近,容易使人产生亲近和温暖感。但并非所有黄色意象都如此,“黄昏”这一意象,在李金发的诗歌中共出现23次。黄昏一般是人一天中情绪最为脆弱敏感的时刻,古人云“最难消遣是黄昏”,自古以来黄昏抒愁似成惯例,李金发也不意外。他甚至直接以“黄昏”为名作诗:“山光最后的光影,/

12、反照在你的发髻上,/正留意这一日的长别。”(黄昏)黄昏时分的光影显得漫长又稍纵即逝,诗人“酒入愁肠”,哀伤落泪。街上的松梢不能留住斜晖,但可以“偏染黄金色”。这种难以言说的黄昏心理,流露出诗人颓废落寞的感伤情感。白色在色盘中属于纯粹的纯色存在,没有任何杂质。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白色往往象征着希望、光明,但李金发的诗歌中很少出现纯粹的白色,多为青白、灰白这种添加暗淡色彩的调和色。尹成君在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中提到,灰白是李金发“生命欲挪揄的神秘而悲凉的美丽”的情感世界体验的特征。“混合色灰色是不稳定、不自信的典型代表色。”e李金发运用通感、意象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如“灰白”一般的情感与人生体验。“可

13、以说灰白的天色/无意的挟来的思慕时代既迁移了/唯剩下这可以说灰白的天色。”(春城)灰白色彩前后照应,贯穿诗歌本身,使“灰白”这个具有压抑、无奈的色彩始终在诗人的情感世界占主导地位,其内涵与象征不言而喻。“热如皎日,/灰白如新月在云里。/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题自写像)诗人在自画像小诗里径直用“灰白”色彩来传递自身的情感氛围,“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被“灰白”色主导的情感使得诗人难以从中脱离,无助、感伤和压抑的情感扑面而来,尽显眼底。除此之外,李金发诗歌中还有红色、紫色、蓝色、粉白色等,这些色彩用各自丰富的情感意蕴,共同构成了李金发丰富多姿的诗歌世界。李金发的出现,在新诗坛引起

14、不小的骚动,朱自清点评他是一支异军。他率先将法国象征主义引入中国,开辟国内象征主义诗潮。他在色彩运用上具有绘画布局的美感,色彩在他笔下也具有多重象征的意蕴。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诗第一人,其对新诗的贡献不仅在于新奇丰富的意象创造上,也体现在色彩与诗歌的结合中。诗歌中的色彩意象给诗歌增添了别样魅力,加强了诗歌的朦胧感和抽象性,这正是初期象征诗派想要表达的。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人,以充满情感寄予的色彩有力地纠正和反拨了初期白话诗过于写实和语言直白浅陋的缺点,推动新诗色彩艺术的发展。此后,中国诗坛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李金发的影响,戴望舒、艾青、七月诗人等诗人都在诗歌中对色彩做出新的尝试。从这些被诗

15、人赋予新象征意味的色彩中可见,当今现代汉语并未完全定型固定的色彩意象与色彩意蕴,反而难以出新,词汇和意象的自由才能推动现代新诗的创作。如今的中国新诗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期,通过对李金发诗歌中色彩意象的研究,不難发现现代诗还有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丰富色彩词汇下并未定型的色彩意象,意味着中国新诗具有前所未有的可塑性,这值得引起诗歌界的注意。a 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b废名:谈新诗,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第174页。c 张婷婷:文学与色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第22页。d 张琳:论李金发诗歌的“黑夜”意象,广东外语外贸

16、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78-80页。e 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吴彤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年版,第179页。参考文献:1张亭亭.文学与色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2 张琳.论李金发诗歌的“黑夜”意象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 (2).3 李欣.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意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5).4 尹成君.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5 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吴彤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作 者: 蒋欢,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诗歌、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 -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