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4174300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为主)与社交媒介的关联研究 韦锦璇 罗佩雅 姜婷华 李星一、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所示,得出34.78%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超过3小时,6.0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在2-3小时间,16.52%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在1-2小时内,14.78%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在31-60分钟内,剩余27.93%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低于30分钟。由此发现三分之一的人应用社交软件已经超过了3个小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不超过10分钟的,其余均处于两者之间。二、专注度当被调查者被问到长期用社交媒介后是否满意自己的专注度时,得出了以下结论(见表1):对自己平常专注度满意的人达到2

2、2.41%,比较满意的人达到24.14%,不太满意的人达到28.45%,不确定的人达到25%。由此看出,不太满意和不确定的人数达到了将近一半,说明达到半数的人存在专注度不够的问题,并且认为与长期使用社交媒介有关三、焦躁度当手机离开身边多久时感到不安和焦虑呢?根据问卷结果显示,46.09%的人觉得手机不在身边即产生不安和焦虑,27.83%的人觉得手机半天-1天不在身边即产生不安与焦虑,10.43%的人觉得手机1-3天不在身边即感到不安和焦虑,1.74%的人认为手机1周左右不在身边才会产生不安和焦虑,13.91%的人认为手机不用也行。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认为手机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短暂的不使用即

3、会不安甚至感到焦虑。四、情绪根据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从而提出对大学生常态下情绪的探究,对于“情绪容易大起大落,一点小事就可以很快乐,也会无端感到苦闷”这一问题得出调查结果(见表2):同意为15.52%,比较同意为35.34%,不确定为18.1%,不太同意为18.1%,不同意为12.93%。大部分被调查者均被划定为情绪不太稳定的区域中。情绪不稳定类人群常常被认为是易患精神类疾病人群。若出现了爆发情绪的因素,便会产生焦虑,狂躁或自闭等各类精神疾病。五、结论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如今大多数的大学生长期并且持续的接触社交媒介,对众多的电子设备均产生依赖。而社交媒介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更是管中窥豹,以偏

4、概全从而误导他人的认知。部分大学生过分相信网络中的信息。导致出现认知的偏差從而出现盲目,迷茫等现象,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而长期以来社交媒介进行远程不真实的交流,会降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交际能力,安于躲在屏幕前高谈阔论却不敢在他人面前发表内心的想法。因而产生了社会性的降低出现了社交恐惧症等现象也越来越多。网络可以模拟和扩展现实生活的社交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以个人身份出现,还会以群体身份出现,群体社交的作用是发展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认同,而目前已有的基于网络的工具都是个人社交,忽略了群体社交(Ljungstran&Bj6rk,2008)。 王翠洁,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学位论文】2012-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故过度使用社交媒介的弊端更是轻易可见。适当使用社交媒介确实受益非凡,而过度的使用就宛如是恶魔的双手一般,将一个个年轻的希望推想那黑暗无比的万丈深渊。轻度的精神疾病应该被重视,而造成的任何因素,均不能遗漏。(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