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4173284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类的题目专项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类题目专项训练比较类题目的解题技巧1、如何判断比较类题目:题干特征:“概括指出A与B的相似(共同)之处”、“指出A与B的异同”、“概扭 二者间的不同点”; “与A相比,B的不同之处”等。2、如何确定比较项:显性、隐性(先选定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对象作为参照物,然后按下 面的比较项分解该参照物)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目的、内容、特点、过程、结果、影 响和性质等方而确定。 历史人物:比鮫项一般从所处时代、阶级属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 价等方面确定。3、答题:必须客观化、规范化、条理化、序号化。答题过程中应注意: 比较类型一般不独立存在,往往与概括、因果、变化

2、发展等套叠在一起. 比较时注意先比较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原因、内容、结果、影响等,然后再挖掘历史现 象的本质特征。二、学以致用,小试牛刀1、(2015年全国I卷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了的继承者自居,排 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了Z道在孟子Z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 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Z道也。尧以是传Z舜,舜以是传Z禹, 禹以是传Z汤,汤以是传Z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Z孔了,孔了传Z孟轲。轲Z 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

3、儒学”的先河。摘编B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來儒 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Z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Z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止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了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 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Z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

4、 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冇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Z处。(8 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7分)2、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宋元Z士,自冇国学及府县Z学,而此外又有书院者,盖学校多近于科举,不足 于廣学者Z望,师弟子不能口由讲学,故必于学校Z外,另辟一种讲学机关。其官立者, 虽有按年积分之制,而私家所设,或地方官吏自以其意延师讲授者,初无此等拘束,故淡 于荣利,志在讲求修身治人Z法者,多乐趋于书院。此实当时学校于书院之人区别也。宋 时州县学校,皆有田产,以赡学者。然以属于官吏,亦可为强权所夺。若书院创自私

5、人者,其田产当然属于书院,不致为政府没收。故当时定令,各地虽皆有学校,而士 大夫仍于学校Z外增设书院,不以并行为病,是亦书院与学校界趣者也。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如口书院:主张裁减I口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犬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 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

6、广学校折中建 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 1901年8刀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Z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 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摘编白小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书院较Z与官学的不同Z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书院兴盛的 原因。(10分)(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10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 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述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

7、军事技术和兵法 等。之后乂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 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才盾,为了争霸, 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节”,强调教 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 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 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 斤、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摘编自刘永扌吉“东学西渐”

8、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东学西渐”的过程,是与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实际上,17世纪和18 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的影响人得多。由于其孔了的伦理体系、为 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木领的尊重等,开始被推举为模范丈 明。也正是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才逐步完成了对小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 就变革了欧洲本身,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摘编白张允渭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 西触合(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渐” 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界同。(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和18

9、世纪初欧洲推崇中国文明所反映 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人彩响。(8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皿、族田、贡 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o宗族慈善到了宋朝冇显著的发 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Z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 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Z不易,故多怀冇对家族或乡井的 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山、义塾等。他 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 等

10、方血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 筹法律,徳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 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人保险项目, 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彼称 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死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 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10分)(3)综介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