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上传人:锦晨****资源 文档编号:214110225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孟子三章 导学案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能积累“诚、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3、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学习重、难点】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 “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

2、国, 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2、背景资料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1960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编著的。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是滕文公下和告子下。第 6 页【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扫清字词障碍。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请同学们先

3、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合作探究】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诚、大丈夫、命、焉、戒、正”等(要求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 并用铅笔写出解释)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三、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提示:本文先提出错误观点然后如何批驳错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4、总结反思】1、古今异义(1)父命之(2)以顺为正者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2、词类活用(1) 富贵不能淫(2) 贫贱不能移(3) 威武不能屈3、通假字往之女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能积累“屈、发、举、苦、拂、所以、过、作”等文言词语,并能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3、理解孟子关于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患意识。【学习重、难点】1、能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知识链接】背景资料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

5、不得作”。所以,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的人生经验的一部分。【自主学习】1、读课文,读准字音, 扫清字词障碍。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请同学们先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傳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结合文章注释,完成新课程P80 第 5(3)(11),6(6)(9)题。【合作探究】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屈、发、举、苦、拂、

6、所以、过、作、出、入”等(要求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并用铅笔写出解释)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1、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探讨第 1 段 6 个人的共同点,属于什么论证方法?2、探讨第 2 段的主要论点。(提示:从正面个人角度来谈什么观点?从反面国家的角度来谈什么观点?)3、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个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总结反思】1、通假字(1)衡于虑 (2)曾益其所不能2、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3、词类活用(1)所以动心忍性 (2)入则无法家拂士(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劳其筋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