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4049069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一 问题的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一味追求“静、齐、快”固然不可取,但是,目前一些“吵、乱、慢”式的课堂秩序,既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教育环境,也不符合班级人数众多的实际情况。在“无序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按照新的机制来运行,要在新的规则约束下产生相互作用”1。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走向新的有序,应该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共鸣,让合理有序、主动和谐成为课堂新秩序的要素。二 数学课堂新秩序的内涵分析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而言的,面对新课程富有“动感”的课堂,显然不能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秩序观来分析评判,而是需要新的秩序观。“和谐课堂的有

2、序性不仅表现为静态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而且表现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课堂活动的有序”。2只有当教师与每位学生携起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溶解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广泛的互动、交流,达到心灵的敞亮、交融与共鸣,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出现真正适宜的教学新秩序。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四层涵义:第一、新秩序不再单纯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案得以顺顺当当地执行和实施,更是为了促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心声,珍视学生的愿望与需求。第二、新秩序更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实现。学生只要有思想的奇迹、思维的火花、特色的成果,总能在新秩序里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肯定。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新秩序强调

3、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第四、新秩序是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情景中应有的和谐关系的多维体现。更关注和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和心理感受,保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愿望,鼓励学生体验、感悟、交流。三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基于以上分析,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三种策略: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作为最为能动的因素,应成为教学新秩序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缔造者。当课堂不再是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亦步亦趋的时候,当学生不

4、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再现、技能的机械操练的时候,当教师面对大量信息资源需要及时捕捉、有效回应的时候,创建新规则、形成新的课堂形态就显得十分迫切。1正视课堂管理。教师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有效驾驭课堂。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

5、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2摆正角色定位。教师充当类似于“顾问”、“导演”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创新活动的顾问、导演,同时也是学习、创新活动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和各种心理、言行秩序处理的顾问和导演。要充当好这一角色,教师要强化教学的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为学生尽量多地提供发表言论、展示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民主和

6、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开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序,更加充满生机。(二)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去讨论、去活动。1把握学习方式的特点。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是建构新秩序的当务之急。所谓学习方式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

7、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习方式指导应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有的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得开,收不起”,出现教师束手无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不管什么样的学习,都要使它们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32循序渐进地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

8、握和实践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在处理具体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教法与学习方法相适应。例如,课堂活动的安排就有个度的问题,有的课安排小品表演、游戏,有时还不止一个活动内容,一节40分钟的课活动占了15分钟左右时间。活动多,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有余而严谨不足。其实有许多知识,没有冷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学不好的。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和谐的课

9、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驰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在抚育“独苗”时,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长不希望学校过多压制孩子的个性。家庭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这无疑催促了学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新秩序。1正确理解个性。“个性”即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性不但表达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更主要是强调了对这种差异性的尊重。后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4新秩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优秀生”撑门面,而是有赖于教师创设尊

10、重学生的情境与气氛。经常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2善于处理个性与秩序的关系。尊重学生个性与建构新秩序并不矛盾。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理解力会特别强,记忆力会特别好,思维会变得更活跃。“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爱护、帮助和赞赏”。5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不要去制止他,先听他说完理由,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算不得“违规”,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引导。如解决“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先走5分钟,再坐车1/3小时,一共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分数乘法,大部分同学都是把5分钟化成1/12小时进行计算。而一位学生说:1/3=20/60,所以1/3小时就是20分钟,5+20=25(分),这样来得简单。教师把绣球抛给了同学们:大家认为呢?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算法有道理,老师也作了充分肯定。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