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3939380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汉代、普及全国,唐代曲辕犁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头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止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

2、后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洁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进展;脆弱性:自然灾难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简洁导致自耕农破产;二、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 1、冶金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冶铁业:春秋时期创造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东汉杜诗制造水排,南北朝时期创造灌钢法2、纺织中国最早创造丝织技术;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陶瓷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 - 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 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点 历史

3、悠久,源远流长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治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位置;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显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三、中国古代商业进展1、古代商业进展: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周朝 :商业由官府掌握(工商食官)春秋战国:私商逐步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富强,形成了很多闻名都会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宋朝:对外贸易发达;显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

4、可设,农村中显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显现晓市、夜市明清:涌现出很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2、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进展;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步衰落;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位置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位置;四、“重农抑商” “海禁”1、“重农抑商”政策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旧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含义是强调进

5、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进展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说, “重农”是正确的;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缘由:根本缘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位置,防范“外夷”侵害和沿海人民集合力气抗清影响: 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进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位置开创海外市 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进展产生 :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 -显现“机户出资、机工

6、出力”雇佣关系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进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畴内仍居主导位置;资本主义萌芽缓慢进展缘由: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头瓦解;(2)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民族工业的显现和进展: 阶时间缘由表现影响段上海发昌机器厂;19 世纪六七产生十岁月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甲午战争以初步后(

7、 19 世纪进展末)民 国 初 期短 暂 ( 一 战 期春 天 间 )(19121919)曲折一战后进展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设立商部,嘉奖工商2、实业救国思潮推动3、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1、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入侵(最主要缘由)2、民国建立提高资产阶级位置3、政府实行有利于进展经济政策,提倡使用国货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1、抗战爆发后,日本对沦陷区进行掠夺与掌握;2、三座大山的压迫封建主义的压迫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打击民族工业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工业进行腐蚀、排挤和打击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进展较快;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肯定程度的进展

8、;民族资本的萎缩民 族 资 产 阶 级作 为 新 的 政 治力 量 开 始 登 上历史舞台无 产 阶 级 队 伍壮大,为新民主主 义 革 命 的 开头 奠 定 了 阶 级基础;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1)不利因素:产生和进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进展的主要因素;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勉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补充:中国近代化(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步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手工操

9、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步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相伴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进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既有冲突,又肯定程度上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进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

10、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供应了阶级基础;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 1956 年);开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1966 年);文革十年( 1966 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进展1、一五”方案,1957 年“一五”方案提前超额完成,转变工业落后面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953 年起,国家开头对农业手工业和

11、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参与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3、1956 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国内的主要冲突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冲突;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1958 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缘由:中心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严峻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 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5、1960 年冬纠“左”调整

12、: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文革”时期(1966-1976 )二、宏大的历史性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重新确立明白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念: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步骤:安徽、四川领先实行作用:农夫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夫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进展;2、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13、现代企业制度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固和健康进展3、改革与社会进展的关系:改革促进社会进展,随社会进展不断深化改革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方向1、过程:1992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稳固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五、对外开放1 史实:1980 年起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 个经济特区

14、; 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后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开创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 年中心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打算,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1、变化服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饮食: 西餐馆; 烟酒茶等日常食品在近代发生嬗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首开使用新工艺技术住房: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习俗:“断发易服” 、不缠足运动;社交礼仪 -废止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称谓被“先生”“同志”被取代;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走向简洁文明;阅读报刊、看电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中国近代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