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3936760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王男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先提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然后总结了几点“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更新语文教材、设计专业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旨在顺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满足“面向职业”的培养需求。关键词:面向职业 中职 语文教学目前,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迅速,中职教育,备受大众的高度重视。分析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对于复合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所以中职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加强职业教学的融合。众所周知,在我国中职

2、教育中,语文属于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養需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专业服务基础。所以应深入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从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出发,将“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落实下去,旨在促进中职学生健康发展与进步。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在一些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不足,很难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所以无法将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困难重重。(一)对中职语文教学作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中职教育性质和特色的影响下,学校过渡注重培训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

3、作能力,反而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比较淡化。目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体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不足,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等规划的完整性缺失,继而影响到语文课程的设置。同时,在学校语文教材中,所列出的观点也是比较片面的,研究深度不足,教学过程中尚未将学生未来相关职业的内容融合其中1。而且学校领导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视度有待提升,使得学生逻辑思维和价值观难以顺利形成。(二)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首先,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与时代发展潮流并不相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甚至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的牢固性不足,自主学习与思考问题能力比较弱化,而且自律精神严重缺失,如果仅仅

4、借助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或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不利于职业观和道德观的塑造2。除此之外,一些中职管理力度并不高,学生一旦与社会群体接触在一起,极容易染上恶习,从而无法将精力全面投入到学习之中。(三)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缺失在诸多中职学校中,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占据者主导地位,照本宣科更是比较常见,不仅很难巩固学生文化素质基础,也很难确保学生对语文教学形成正确的理解。此外,在语文教学方面,课程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性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甚至影响学生顺利进入社会,从而很难确保良好的就业效果。二.“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一)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和改

5、革方向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语文教学改革,旨在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上来,满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同时密切整合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与社会就业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给予学生顺利就业强有力的保证。基于中职院校视角,应从教学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在设置语文教学内容时,应注重与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专业出发3,将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合理性发挥出来,将专业化、实用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对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进行高度明确化,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加强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6、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不断简化,使学生可以对课堂内容实现完全吸纳。其中,实用性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学习方面,积极融入应用知识以及求职相关内容,更好地顺应“面向职业”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二)更新语文教材通常来说,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本身文化基础并不牢固,中职语文教材的针对性不足,涉及到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并不多,这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针对于语文教材,应与时代发展趋势相一致,赋予中职语文生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联系专业设置需要,也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调研工作落实下去,基于不同视角研究分析不同专业语文课程,对专业和岗位性质进行深入剖析,根据中

7、职教育特色,加强有针对性的语文教材的编制。其中,在语文教材中,要加强文学作品的融合4,彰显出时代精神,所选取的文章应最大程度地符合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生活,并且要将专业性质和特点凸显出来,基于此,可以大大拉近语文教学与时代、生活之间的距离,为提高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设计专业化语文实践活动众所周知,在基础必修科目中,语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所以过渡重视理论认知,导致对实践部分的重视程度较低。而对于中职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中应注重联系个人专业,在各学科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要与专业实践形成密切联系。同时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实践活动

8、安排较多5,所以基于中职语文教师群体角度,应提高对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供便利性,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比如在“职场人物访谈”语文综合活动设计中,该部分实践活动可以密切联系学生个人专业方向,并对学生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进行培养。其中,教师应加强访谈调查小组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成员应借助内部讨论,以此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化,如访谈对象、访谈纲领等,促进访谈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开展访谈活动时,教师在课堂中应详细讲述心得总结分享,引导每组学生从自己小组的访谈结果出发,积极展示优秀小组的访谈记录,确保学生专业发展信心的持续增强。(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学生学

9、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中,中职语文教师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对于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思维进行不断完善,将“面向职业”融入到语文教学,从职业规划发展出发,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基于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对于较少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6。基于中职院校视角,应将教学培训落实到位,教师应加强先进教学知識的学习,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高度明确化,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从而发挥出自己的“传道授业”职能。(五)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时,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考核结果的评价,可以将反馈信息的针对性发挥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考核和评价

10、,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认知,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高度明确化。针对于传统语文作业,课后背诵、做课后习题等比较常见,而在期末评价考核方式中,考核结果主要以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为主7,对于学生职业化机能和专业素养评价的重视度明显比较低。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构建,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将语文学习方向的针对性发挥出来,并使评价标准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得到保证,实现学生的语文课堂实践成绩与考核范围的紧密融合,从而在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使语文考核标准得到进一步丰富,给予学生职业素质强有力的保证。综上所述,在学生语文能力和

11、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中职语文教学不容忽视。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方面,应对改革方向进行高度明确化,也就是“面向职业”,凸显出就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服务的导向性作用,将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并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目标,也要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学生为主体改革理念,加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教材也要展开全面研究,集中整合教材和学生专业,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将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反映出来,满足人才培养的本质需求。参考文献1闫佩佩1,纪升娟1.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9):38-3

12、9.2胡佳彬.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9):P.143-144.3刘斯燕.突出职业特色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9):P.114-115.4郑小玲,潘艳艳.以提升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8):161-161.5陈茂盛.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兼谈行为导向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70-71.6胡世玲.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15):258-259.7吕小春.教育改革背景下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142-0142.(作者单位:颍上信息工程学校)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