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上传人:麦****) 文档编号:213935324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分离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37/T 32562018空气分离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气分离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原则和要求,具体目标任务、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内容与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空气分离企业或其独立生产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0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细则3 术

2、语和定义DB37/T 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基本要求4.1 健全机构4.1.1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全面负责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4.1.2 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牵头组织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措施)的编制与审查;各业务部门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指导与跟踪;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验收与责任追究,建立事故隐患治理过程跟踪监督台账,实现隐患治理闭环管理。4.2 完善制度4.2.1 空气分离企

3、业应建立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确保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贯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考核制度参加附录A。4.3 组织培训4.3.1 企业各层级应根据体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中应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对象、日程安排、考核方式、培训教材和培训效果评价等。4.3.2 企业对员工进行生产安全事故隐

4、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培训,应按国家及行业的要求建立培训记录和档案,并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或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文件管理,避免损坏和遗失。4.4 全员参与4.4.1 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重在落实的原则。从企业基层岗位操作人员到主要负责人,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参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规定的各项隐患排查活动,判定隐患的级别,明确治理单位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消除隐患。5 隐患分级与分类5.1 隐患分级5.1.1 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1.2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

5、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例如: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转动部位护罩缺失、压力表壳腐蚀、现场操作盘按钮故障等。5.1.3 重大事故隐患5.1.3.1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1.3.2 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

6、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设计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防火防爆的要求;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未建立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火灾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7、 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后;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 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5.2 隐患分类5.2.1 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空压机组、气体膨胀机、液体膨胀机、液氧泵、氨换热器、液体储槽

8、、氮气球罐、硫酸槽等;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空压机组的开启、关停、检修;液氧泵的开启、关停、检修;氨换热器的检修;液体充装等; 消防及应急设施:火灾报警系统; 电气、仪表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消音器、洗眼器等; 现场其他方面。5.2.3 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6.1.1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6.1.1.1 空气分离企业应依据确定

9、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项目的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的编制应以列表的形式体现,确保分类清晰、内容详实、系统全面。企业应每年至少对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一次补充完善。6.1.1.2 空气分离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内容,排查方法、排查周期应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明确,并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过程及结果纳入本单位奖惩考核制度中,确保落实到位。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6.1.2.1 空气分离企业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以生产系统工艺流程为基本单元进行隐患排查,即:循环水系统、压缩系统、预冷系统、纯

10、化系统、分馏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液体储槽系统。各系统应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等信息。参见附录B。6.1.2.2 隐患排查内容应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如: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措施。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1.3.1 空气分离企业应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等逐项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清单内容至少应包括:

11、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等信息,一般分为基本条件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参见附录C。6.1.3.2 基本条件包括:证照情况、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伤保险、安全投入、应急管理、生产系统及其他方面。6.1.3.3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程序文件、安全生产记录、图纸资料、教育培训、外包单位管理等。6.2 隐患排查6.2.1 排查方式6.2.1.1 隐患排查方式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6.2.1.2 空气分离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

12、级、车间级、班组级。6.2.2 排查要求6.2.2.1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风险管控情况,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日常巡查和专业排查。6.2.2.1.1 日常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建议企业班组每1小时巡查一次,最少2小时巡查一次。6.2.2.1.2 综合性隐患排查

13、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综合性隐患排查建议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进行。6.2.2.1.3 专业性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液体储存系统、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建议企业由生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进行。6.2.2.1.4 专项/季节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a) 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b) 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

14、降温为重点;c) 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d) 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6.2.2.1.5 专家诊断性排查a) 专家诊断性排查主要是指由专家对公司的设计、运行、设备设施、安全附件、安全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排查;b) 企业应充分发挥外聘专家的作用,对企业针对性的安全诊断,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c) 所有的隐患排查均要结合隐患排查清单进行。6.2.3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事故隐患排查: 适应性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颁布实施或原有适应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后颁布实施;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

15、、公用工程或;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期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6.2.4 组织实施6.2.4.1 排查组织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体系。6.2.4.2 排查周期 车间操作人员现场巡检每2小时进行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在“交接班记录”进行记录并反映; 车间管理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公司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每月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巡查;检查情况及时填入相关记录本中; 车间应结合本单位生产运行的实际请,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部门每月组织一次综合隐患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