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13934278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领悟六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体会1 读曾国藩家书已经不只一次,但虽有感触,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字,只是将一些有益的文句进行了勾画。今日重读,觉得还是留下一些文字的好,便于日后学习。 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文字都值得学习。如“格物诚意“格物躬行“求友以匡己之不逮“言有矩,动有法等。今天,读了他关于读书的一段精辟之言,受益匪浅。 之一 盖士人读书,提议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之二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

2、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经。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人酬酢笑语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当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含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之三 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 看来,关于读书、习字,曾国藩是颇有一番见解,值得借鉴。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

3、0字优秀体会2 近日一直在读好朋友送的曾国藩家书,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幻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大意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它,重新塑造气质。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需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心得: 一、读书改变气质。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后权倾朝野。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教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读书可

4、以改变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知识改变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二、立坚卓之志。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体会3 读完了这本以史实为材,又带一些小说特质的曾国藩传,感触很多。曾公是一位让后人尊敬的伟人。 第一,曾公的识人,培养人的能力。个人感觉跟早

5、年其担任刑部侍郎有关,通过察言观色,从言谈举止的细节把握一个人,培养了大量人才。 第二,曾公强大的自律能力。感觉他的这种自律甚至达到了死板的地步,多年如一日的记日记,身居高位依旧简朴如初,公事再忙也要对诗歌字体的磨炼,名声显赫而对妻子始终如一,佩服。 第三,曾公对后人的教育堪称典范。首先他因材施教,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的后代,那个年代,拥有开放的心态,让后代学习英语,算学。另外,传于后世的曾国藩家书,看出曾公对家庭的重视。家国事业是要并重的。 第四,曾公对家国的忠诚。在本书末尾,唐老师借由山人道士之口,委婉表达了曾公愚忠。确实,个人也感觉曾公假设能揭竿而起推翻清王朝,历史又会是怎样。但我感

6、觉曾公属于封建时代的人,其思想有其局限性,倘假设真推翻清王朝,他会建立一个怎样的王朝,况且,假假设其真这么做了,历史上还会是现在的曾公吗? 第五,曾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一个科举出身,官职一品的封建社会大官,能够早早洞悉科举的弊病,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推动洋务运动,这胸襟与格局让人钦佩。 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有些东西只有走过才干更好的体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体会4 日前,在大班家长讲座上,西津小学汪宁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资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帮忙孩子平稳过度。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

7、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曾国藩家书中也指出:“至于担当大事、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出将入相被后世誉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家书中有多篇涉及对家人的关怀备至、对晚辈子侄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正面鼓励催促子侄用功读书、谦逊做人。后代中出现了曾纪泽、曾广钧、曾宝荪、曾宪植这样著有成就的人物。 如:“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教训厚被子地,以勤苦为体,谦逊

8、为用、“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家书主旨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有用价值。也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带给了借鉴和参照。带给给孩子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养,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体会5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 、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写过信,回想起学生时代,自己也成写过信收过信

9、,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惟妙惟肖,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国藩家书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怀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他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他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

10、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疑惑。或许我们疑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他一样的亲情和友情。更深一层的思索中,我顿悟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体会6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无论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

11、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储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一直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