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3925504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居秋暝“言景境”的典雅性探讨 内容摘要: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中,描写秋山新雨后的景色的山居秋暝,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王维的诗被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独特的画面美、诗意美,而这首诗可以说是王维诗歌特点的集中反映。本文就从三个角度:“语言、景色、境界”出发,探讨和发掘山居秋暝所蕴含的典雅艺术风格。关键词:王维 山居秋暝 语言 景色 境界 典雅性王维的山水诗作山居秋暝是一首融诗情、画意、乐理,禅趣于一体的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研读这首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王维诗歌的精妙,更可以达到对整个唐代山水诗歌的意趣的体会。一.诗意的语言山居秋暝描绘出的绝美景色是通过诗意

2、的语言进行的,而语言的诗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迷人的意象。诗人列举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多个景象。这些景象多为充满着诗意与美的自然景象的代表,无一例外,全部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千百遍歌颂的,兼具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意象。二是音韵的美感。王维曾经做过“大乐丞”的官职,可见他是个精通声乐的人。在山居秋暝中,对仗工整,物象清雅,是本诗音韵和谐的显著特点。1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竹喧对莲动,浣女对渔舟,清丽自然,典雅多韵,读来朗朗上口,值得品味。善于捕捉天籁之声与人间乐音,是本诗音韵和谐的又一个特点。2清泉流动的声音是自然之音,而竹林里

3、传来的喧闹是人为的声音,人的存在给自然之景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生气,自然之景又给人的存在补充了原始的,生命本源的气息。作者此时创造出来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大和谐,进入了心灵的“大雅”之境。二.醉人的秋景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言非虚。山居秋暝就是这样一首诗意里透着画意,读来眼前满满的画面感。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便超乎寻常:通常,我们写景都是先写时节,再写这个时节的景色。王维他开头就告诉大家“空山”刚刚下过一场雨,雨过天晴,山中之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不是时节造就了景色,而是景色体现了时节的妙不可言,景色提前,让人感受的是景,是扑面而来的画面感:刚下过一

4、场秋雨的干“净”又安“静”的大山,正在层林尽染的美好的时节。诗人走出寓所,见到了美丽的大自然。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色:明亮的月光如水银之幕,笼罩在万顷挺拔的青松之上。透过那枝枝杈杈,倾泻在树下的是斑駁光影。潺潺的流水,月光下一闪一闪地在石间流过,发出悦耳的流水声。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妙不可言。再看颔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又是千古名句。前两句写实景,此句写虚景:诗人听到竹林传来嘈杂的人声,猜测在溪水边浣洗的女子正结束一天的辛劳,心情愉悦地回家。诗人看到莲花在摇动,猜测一定有人乘一叶扁舟,在接天连叶中捕捉灵动的鱼儿。为什么看不到人呢?那是因为山实在是太高深

5、了,太安静了。一个听觉,一个视觉,一个近,一个远,这就不仅是画面感,而且具有立体感了。一句一景,一景两物。3两个景物相映成趣,是自然的大和谐,是心境的大和谐。三.超然的境界众所周知,王维有着“诗佛”之称。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从小受到这样的熏陶,他的心里长出了一颗“禅”的种子。在这里,诗人并非是在单纯的描摹自然山水的田园风光,而是试图要从清美的山水中营造世外桃源的氛围,想从宁静清幽的景物中表现一种任兴所之、自得其乐的情趣。此时,诗人在这种沁人心脾的美景中超然物外,早已忘记自我。这样的景色之所以让我们也沉醉不已,那是因为这个景色被作者的“禅”心点化了,所以我们看到了空灵清静的自然之景。

6、这里体现的是作者的心性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清澈,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禅意的集中体现是“空山”这个词。很多教材对这个“空山”的解释是“安静的山”,其实不然。诗人信佛,而“空”是“禅”的宗旨。“空”,并不是没有任何东西,而是指有物而无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新雨”、“明月”、“松”、 “清泉”、“石”、“竹”、“莲”、万类霜天竞自由,就是没有人的出现。山居秋暝是一首相当典雅的诗。它的景典雅、人物典雅,诗的语言和境界也是很高雅的。王维的佛学思想通过诗歌,超脱了时代的局限,回归到生存和生命的本源,其感染力穿越千年,直到现在还直指人心,不愧是一首传承千古、有着无限生命力的佳作。注 释1谢虹光.王维山居秋暝的审美意蕴.名作欣赏J.2谢虹光.王维山居秋暝的审美意蕴.名作欣赏J.3周登贵.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赏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J,2009(4).(作者介绍:刘大远,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