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3910890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三历史重要学问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 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 5000 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 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 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鸦片战争1840 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年 1949 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 1956 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今日)一、奴隶社会的进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 世纪前16 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进展时期)(前16 世纪前11 世纪)3、西周(奴隶

2、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 世纪前8 世纪即公元前771 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 年前 476 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 年前 221 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 年魏国建立 589 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 年 907 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 年唐灭 960 年北宋建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

3、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 年北宋建立1368 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 年 1912 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 21 世纪)减去 5 个世纪就是商(前16 世纪)再减去 5 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 世纪)减去3 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头(前8 世纪前 771 年)再减去3 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头(前5 世纪前 475 年,进入封建社会)懂得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分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头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位置;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

4、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保护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头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进展缓慢的缘由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进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心集权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心,地方完全由中心治理和掌握,执行中心政令;(2)特点: 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既相互协作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3)意义:(A)有利于巩

5、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进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心集权)(B)有利于保护国家统一和保证经济文化的进展,国家的独立;专制主义与中心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心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心集权的必定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心和君主的肯定权益;秦始皇的功与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功:( 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建立中心集权制度(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 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冲突(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2)刑法严苛,赋税繁重,暴政而亡(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

6、个按地域划分;2、权益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3、作用不同:一个简单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进展皇权和相权之争的缘由和过程:缘由: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实行减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止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代参知政事,连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评判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5、汉化政策,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7、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评判唐太宗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固,经济进展,阶级冲突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显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实行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出现出多元化的颜色,封建文化显现了富强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进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个人品质上: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才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榜样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

8、了深远影响;唐太宗的评判的采分点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经济上:疗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就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科举制的“利”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取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转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养的文官队伍;2、训练上:促进了训练进展,特别是文学的进展3、社会风尚:

9、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肯定程度上表达了公正公正的原就科举制度的“弊”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悠闲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进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峻束缚了 同学的思想和制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利: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和他们的行政效率2、训练

10、上:促进训练进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肯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正弊: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学而优就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缘由和影响?缘由: 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进展,供应物质条件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很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影响: 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

11、放运动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缘由和明清落后的缘由?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进展的特点?(一)发达缘由: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2、经济上,农耕经济富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落后的缘由: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进展的需要科技进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3、思想上,训练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训练,文字狱禁锢学问分子思想,科技进展缺乏人才培育的社会环境;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沟通,阻碍进步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进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 大创造看出理论不足)东西

12、方科技进展比较:1、中:重视体会;西:重视试验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3、中:重视有用,西:重视理论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1)范畴上都属儒学(2)主见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3)目的保护封建统治(4)位置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不同点:(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2)道德主见,“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1、中国近现代史一、近代中国保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

13、专题五)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必修二专题二)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必修二专题三)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 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九、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十一、人物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四光(选修四单元四、五、六)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1、1840 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头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2、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入侵方式转变)(其次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3、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1、18521864 年,农夫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2、19 世纪 6090 岁月地主阶级洋务运动3、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4、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5、19151919 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6、1921 年 1949 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地主阶级(林就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