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213909941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0月目 录第一章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7)第一节 发展基础(7)第二节 面临形势 (10)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2)第二章 突出协同创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18)第一节 推动全域协同创新 (18)第二节 集聚全球科技创新主体 (21)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2)第四节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24)第三章 聚力带动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5)第一节 发挥对“三北”地区发展的联动作用 (25)第二节 发挥对主城都市区发展的引领作用 (26)第三节 发挥对“两群”发展的带动作用 (27)第四

2、节 发挥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作用 (27)第四章 发挥旗舰作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8)第一节 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地 (29)第二节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33)第三节 建成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36)第五章 增强战略链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38)第一节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39)第二节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新地标 (40)第三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42)第六章 聚焦品质提升,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样板(42)第一节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43)第二节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45)第三节 拓展全方位智慧应用场景 (50)第四节 全面塑造两江现代

3、城市形态 (51)第五节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4)第七章 勇于先行先试,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55)第一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55)第二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56)第三节 强化改革试点示范 (57)第四节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58)第八章 强化引领示范,建设内陆开放门户 (59)第一节 建设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 (59)第二节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61)第三节 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 (64)第四节 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 (66)第九章 彰显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7)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67)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68)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

4、产业 (69)第四节 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70)第十章 坚持绿色生态,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两江 (71)第一节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71)第二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72)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73)第四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4)第十一章 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74)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5)第二节 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77)第三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78)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79)第十二章 筑牢安全底线,提高重点领域防范抵御风险能力 (80)第一节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80)第二节 坚决维护政治安全 (81)第三节 突出抓好经

5、济安全 (81)第四节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82)第十三章 健全党的领导和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83)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83)第二节 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奋斗 (84)第三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85)第四节 加强资源要素保障(85)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86)名词解释 (87)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发力期,是重庆两江新区(以下简称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

6、慧之城,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期。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十五年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两江新区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路线,是两江新区各级各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

7、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两江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开发开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创新、开放、生态、民生五大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十四五”时期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达到3675亿元,是2015年的1.8倍、占全市比重提高到14.7%,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12%,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两江新区直管区形成了汽车、电子两大千

8、亿级支柱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83亿元。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悦来智慧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6%。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06家、2219家,较2015年分别增长3倍和6倍以上。规上数字经济企业增加值规模占全市比重达到35%。开放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

9、项目核心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累计签约金额占全市1/2。果园港获批西部唯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四向通道、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家级试点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交易额分别占全市1/3、2/3。建成“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入驻国家馆28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1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均占全市1/3左右,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超1/2。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建成城市公园118个,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2%、42%,“百园城市”魅力彰显。长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优良,御临河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总体为类。细

10、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实现“五连降”,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海绵城市建设卓有成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民生优势进一步凸显。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32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4%。构建起兜底有保障、高端有供给的民生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不断提升,新增“三甲”医院2所。成功创建全国劳动教育试验区,率先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文化室建成率达100%。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在西部率先探索

11、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指数评价体系,成功创建首批市区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第二节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两江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主要有四大挑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对两江新区开放发展带来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两江新区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资企业较多,开放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两江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增长乏力,新兴产业总量较小、支撑不足,人工智

12、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对两江新区创新发展带来挑战。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科技中心核心承载区,两江协同创新区起步较晚,集聚的创新主体相对较少,对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犹存,对两江新区共享发展带来挑战。两江新区是重庆中心城区新增人口的主要承载区,是高端产业、高端企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区,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更高,对城市环境、城市治理的要求更高,对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的期盼更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五大机遇。国家战略机遇。党中央作出构建以

13、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有利于两江新区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发挥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作用。科技革命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要素支撑,将推动两江新区产业加快步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产业创新机遇。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产业“保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推进,有利于两江新区立足自身基础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成渝产业体系“填空白”,给国家产业发展“补短板”。区域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加快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发挥两江新区旗舰作用,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彰显两江新区开放门户效应、经济引擎地位和创新引领使命。国务院同意在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两江新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重要契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全市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主城都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