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213909903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的力量活动一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5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辑的力量逻辑的谬误与推理 逻辑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思维的规律。狭义的思维是指理性认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思维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一段发现谬误,探寻推理的“逻辑之旅”,一起走到天尽头。导入: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 伽利略 逻 辑一、概 念 二、命 题三、推 理四、逻辑规律研究的内容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又组成推理。一、概 念: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2、组成:内涵、外延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

2、的反比关系。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 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如:“冠军”与“季军”abababa bab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例如:(2009年国考) 寡 对于 ( ) 相当于利 对于

3、 ( ) A孤 弊 B.少 害 C.众 钝 D.多 益 根据题干根本不能确定此题是考查怎样的逻辑关系。按照选项A,就是并列关系,按照选项C就是对立关系,“利”这个词的概念在这道题中有几种变化,在A、B中都是“利益”、“好处”的意思,而在C中是“锋利”“尖锐”的意思。通过代入,我们可以得出C是正确答案。 1、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如: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二、命题2、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一 明确几种逻辑规律明确几种逻辑规

4、律 发现发现潜藏的逻辑潜藏的逻辑谬误谬误同一律01同一律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 公式:A是A例如,“杜鹃”这一概念,有三种含义。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杜鹃”的内涵和外延应该是确定的,它不能同时既指花名,又指鸟名或人名,否则会造成思维的混乱。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皆称善焉。(吕氏春秋去私)对同一律的维护平 公:谁能当县令解狐是你的仇人祁黄羊:解狐可以解狐虽然是仇人,但

5、是可以胜任县令之职。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例: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违反“同一律”“人”概念:1.一个动物种类 2.这个种类的每一个个体。例:狗父论证:“这是一条狗,它是一个父亲。而它是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你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你的”:1.表归属。 2.表血缘关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转移论题练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安:怎么 在哪里在论证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没有使论题保持始终如一,这样的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例: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

7、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在梦中”“在梦中”睡梦幻想,不清醒,被蒙蔽别别有深意(一语语双关)文学中的“反逻辑”的运用美官员: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周总理: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上坡路、下坡路:现实生活中的路,国家发展之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怜子文学中的“反逻辑逻辑 ”的运用别别有深意(一语语双关)矛盾律02矛盾律矛盾律(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

8、同真,必有一假。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eg:小明是个男孩子。 小明是个女孩子。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小明在写语文作业。 小明在写数学作业。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发师胡子越长越长。 请问:这个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

9、胡子?请分析其包含的逻辑矛盾。 不刮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 他就要给自己刮脸, 刮 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 他就不能给自己刮脸。 悖论违反矛盾律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隐藏着“精神”、“肉体”这两个评判人生的角度。文学作品里的矛盾律使用例: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

10、是丙 矛盾律的运用解析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这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说真话话,由此又可推出“丁是主犯”。因此,说说假话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 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经过逻辑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 威尼斯商人经典情节逻辑 分析:因为金盒子上的话和铅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

11、句中一真一假。其次,三句话中至多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盒上的是假话。所以,画像在银盒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认为一个概念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或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判定为同真,这种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正确思维是不容许自相矛盾的。 eg:一个青年人很想到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搞科研。经过努力,他终于见到了他所敬仰的爱迪生,很高兴地说:“我想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世上的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很惊奇地反问:青年人一时语塞。 “那么你想用什么容器来装这种液体呢?”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不当预设eg:你正在路上开车,速度很快,突然前方路口冲出一人和一条

12、狗,请问你是撞人是撞狗?你可以刹车。这个问题包含着一个预设“你只能撞其中一个”,其实你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这种错误叫做“不当预设”。排中律03排中律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必有一真 (不能同假) 只能用于两个相互是矛盾的判断。矛盾律:有一假或同假(不能同真) 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区别:逻辑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否定。逻辑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肯定。他是这次车祸十多位遇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人。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不全面。我们处在奔向理想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中但这可能会改变。 不能同真违反矛盾律(两可)不能

13、同假违反排中律(两不可)不能同真违反矛盾律(两可)解析:“热爱它,要么离开它”这一标语的完整表述其实是:要么留在美国支持越战,要么离开美国不支持越战。其实,是否留在美国和是否支持越战组合起来应有四种可能:留在美国且支持越战; 留在美国但不支持越战;离开美国但支持越战; 离开美国且不支持越战。这个标语屏蔽了,只给出了把两个相互对立的判断,当成相互矛盾的判断,目的是迫使那些不想离开美国的人支持越战。这就错误地使用了排中律,犯了“假二择一”的逻辑谬误。例: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为反对越战的人张贴了标语:美国:热爱它,要么离开它。排中律使用常见谬误假二择一(1)侧重点不同:矛盾律规定互相否定的思

14、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规定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2)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互相否定(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而不适用于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这是因为,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可以同假,不必非得有一个为真。(3)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肯定;排中律要求对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得同时否定。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充足理由律是指,一个判断被断定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真。 充足理由律常见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推不出来”(1)对所

15、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否则就犯了“没有理由”的谬误。这种“没有理由”的谬误常常表现为:诉诸个人,诉诸公众,诉诸怜悯,诉诸权威,诉诸无知。 你们不要相信他的话,他因生活作风有问题受过处分 (诉诸个人)我所主张的不过是大多数公众的观点,你反对我,就是在与公众作对。不信你问一问在场的人? (诉诸公众)我上有年迈的双目失明失去自理能力的老母,下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如果给我判刑,投入监狱,他们该怎么办呀!(诉诸怜悯)爱因斯坦都这么说,你竟敢不同意? (诉诸权威)(2)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例1,所有

16、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例2,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样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3)所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观点,否则就会犯“推不出来”的逻辑错误。“推不出来”主要指推断过程不合逻辑,因而论点的真实性没有逻辑保证,例如: 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 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 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同一律事物只能是事物本身排中律充分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逻辑学基本原理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这是正义战争”和“这是非正义战争”,“这是拿破仑的头骨”和“这不是拿破仑的头骨”这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 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这是红色”和“这是白色” “这是拿破仑成年时的头骨”和“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这两个反对判断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