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全部试题及答案[]———————————————————————————————— 作者:———————————————————————————————— 日期: 第一章 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一、填空: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展适当的预处理)含糖棉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5、轧棉机可分为:〔皮辊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拟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和〔包重〕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和〕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二、选择题1、锯齿棉特点:〔 A 〕A、短绒少,杂质少,比拟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B、短绒少,杂质多,比拟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C、短绒多,杂质少,比拟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D、短绒多,杂质少,比拟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 〕A、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B、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C、卷曲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大的分布在纱的内层D、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3、 配棉中主题原棉成分占〔B〕A、80%左右 B、70%左右 C、60%左右 D 90%左右4、不能进展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D 〕A、棉纤维 B、苎麻 C、Tencel D、玻璃纤维5、低于干强的纤维是〔 C 〕A、涤纶 B、尼纶 C、粘胶 D、维纶6、造成纤维松散度及色泽差的工序主要有煮练和〔B〕。
A、水洗 B、敲麻 C、浸酸 D、烘干三、判断1、皮辊棉的短绒率比锯齿棉高〔〕2、配棉中主体原棉成分占80%左右〔〕3、原棉纤维中的异性纤维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4、羊毛纤维具有很强的耐酸性〔〕5、毛丛长度超过95mm的细特毛以及过短的羊毛都不宜用作主体毛〔√〕6、现代麻纤维脱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脱胶法〔〕四、名词解释1、分类排队法: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本钱,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2、洗毛:利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除去羊毛纤维上的土杂、脂汗和污垢等杂质,使羊毛干净、松散、柔软、弹性好3、假和:先将几种数量少的组分,经一次或两次混合组成一种新的组分4、炭化:利用羊毛和植物性杂质对酸的不同耐受能力,将洗净毛先经浸酸处理,再经烘烤,压打等机械处理,较彻底的去草杂5、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6、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7、配棉: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展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五、简答1、炭化的原理?答:利用浓酸对草及羊毛作用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碳,变脆易碎而去除2、何谓“三丝“?答:异 型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丝“3、目前微生物脱胶有哪些途径?化学脱胶的方法和特点是什么?答:微生物脱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某些脱胶细菌或真菌加在原麻上,它们利用麻中的胶质作为营养液而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一种酶来分解胶质另一种是直接利用酶进展脱胶,即将酶剂稀释在水中,再将麻浸渍其中来进展脱胶化学脱胶是根据麻纤维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化学处理为主去除胶质的脱胶方法化学脱胶可以较快地去除原麻中绝大局部胶质,到达脱胶要求4、化学精炼是如何脱胶去脂的?生物化学精炼的原理及方法?答:化学精炼是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促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生物化学精炼原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即:丝胶或油脂+酶→中间络合物→肽、氨基酸或脂肪酸、甘油+酶方法:根据生物酶的来源分为腐化练和酶制剂练5、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答:原理:〔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2〕油滴卷缩成球阶段〔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
工艺过程:原料开松-洗毛-烘干6、苎麻、亚麻〕的预处理是如何进展的,为什么? 答:麻〔苎麻、亚麻〕的主要预处理可统称为脱胶苎麻、亚麻是韧皮纤维,纤维细胞被胶质粘结在一起,要制取纤维必须进展适当的脱胶处理苎麻单纤维的长细度可以满足纺纱的要求,所以脱胶时要求去除全部胶质,称为全脱胶亚麻单纤维长度比拟短,难以用单纤维纺纱,所以采用半脱胶方式处理〔通常称沤麻〕亚麻在沤麻后还要进展打麻处理,才能制得亚麻纺纱原料〔打成麻〕7、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那么?答: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展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原料的特点,取长补短,稳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进展,节约原棉和降低本钱;选配原那么:〔1〕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和品质要求〔2〕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降低生产本钱8、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到达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本钱,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9、什么是同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答:同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同卷、梳并工序的同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一般可同用到本特数纱中〔粗纱头预先开松处理、皮辊花应先去除同丝〕;再用棉包括开清工序的统破籽,梳棉工序的抄斩花和精梳机的落棉。
精梳落棉可直接在粗、中特纱中同用,抄斩花经杂质别离机处理后在粗、中特或副牌纱中同用,统破籽经破籽机处理后在粗特或副牌中同用;下脚包括统破籽经处理后的落杂、开清工序经尘笼排除的地弄花、精梳工序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序的绒辊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同丝等,经尘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废纱中使用10、原料的混合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答:目的:〔1〕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2〕增加品种数量〔3〕提高可纺性能〔4〕降低产品本钱;选配化纤原料时,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很重要的依据,其次要依据质量要求选配原料,确定不回德混纺比,再者要依据纱线特数选配原料;其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所纺纱线的长度、细度以及纱线机械和物理性质11、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答: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假设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P1、P2,P1’、P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的混纺比,W1、W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那么有:12、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答:两种纤维混纺时,应防止选择临界混纺比,否那么成纱强度最低,当然,混纺比确实定还需要考虑可纺性、服用性和生产本钱等其它因素;涤棉混纺时,织物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本钱和可纺,可织性那么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
65/35的涤/棉产品,其综合效果最正确,既发挥了棉的可纺性、可织、可染性,又突出涤纶的坚牢、免烫和挺括性13、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根本方法 答:电子计算机进展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成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主控制模块统一管理全部配棉工作,根据需要,将工作分别交给三个分控制模块各子系统下设假设干个具体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独立重复自己的操作,也可返回到主控制模块请求命令执行新的操作14、简述原棉根本性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答:棉纤维的性质概念一般范围与纺纱的关系长度(mm)伸直时两端点间的距离23-33纤维长,纺纱强力大、断头少,可纺细特纱短绒率(%)短于16mm的纤维所占的比例10-15短绒少,纺纱条干均匀、断头少、强力好强度(CN/根)单根纤维的强力一定线密度范围内,单纤维强力高,成纱强力高线密度(tex)1000m长的纤维公定重量克数在正常成熟度的情况下,纤维细,成纱强力大,可纺细特纱,条干均匀成熟度腔宽壁厚比值成熟正常的纤维,强力高、染色均匀、除杂效果好含水率(%)原棉含水的比率含水率正常的纤维,除杂容易,含水率过高,易产生棉结,含水率过低,毛羽纱增多,含水率过高过低都会增加断头含杂率/%原棉含杂的比率带纤维杂质少,成纱棉结杂质少15、简述化纤原料的选配目的、原那么以及混纺成分比例如何确定?答:目的:〔1〕充分利用化纤特性,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2〕增加花色品种,满足社会需要;〔3〕降低产品本钱;〔4〕改善纤维的可纺性。
原那么:根据纤维品种的选配、混纺比例确实定及纤维性质的选配三个方面进展化纤原料的选配混纺成分比例确实定:不同的混纺比例,对织物服用性能和耐磨牢度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涤棉混纺因涤纶纤维的保形性好,混纺织物的保形性随涤纶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混用涤纶在20%以下时,织物稍有滑、挺、爽的感觉,保形性不突出,混用80%以上时,织物吸湿性偏低,纺纱性能和服用性能差因此,如希望提高织物的耐磨度、洗可穿性能时,可提高涤纶的混用量由于合纤、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棉的吸湿性差异较大,所以,混纺比例一般均为干重比由于合纤的染色较棉和粘纤困难,所以在确定混纺比时,还需考虑染色的均匀性另外品种和价格也应成为混纺比例确定的因素六、计算1、今将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为0.4%〕与6000Nm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为8.5%〕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纺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共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那么投料比应为多少?解: 平均细度=0.65+〔〕=tex 平均长度=380.65+〔31〕公定回潮率==3.24%2、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纺比为65/35假设涤纶和黏胶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解: 根据混纺比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