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3791646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场____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选修 3-1 第 1 章静电场单元测试题1对元电荷的懂得, 以下说法正确选项()A 目前认为: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值是1.60 10-19C B 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就是电子D 物体所带的 电荷量 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两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qAqB=4 1 数值的 电荷量 ,相距较远,相互间引力为F现将另一个不带电的、与A、 B 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C,先与 A 接触,再与 B 接触,然后离开,就A 、B 间的作用力变为1A F 81B F 41CF 21D F 163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如下列图,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 a 点沿直线移

2、到b 点,再从b 点沿直线移到c 点就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A 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将发生转变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C电势能始终减小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4在电场中某点放入电荷量 为 q 的正电荷时测得该点的场强为E,如在同一点放入电荷量为q=2q的负电荷时,就该点的场强A 大小为2E,方向与E 相同B大小为2E,方向与E 相反C大小为E,方向与E 相同D大小为E,方向与E 相反5.两个固定的异号电荷,电荷量给定但大小不等,且 q1q2用 E1 和 E2 分别表示两个点电荷 产 生 的 电 场 强 度 的 大 小 , 就 在 通 过 两 点 电 荷 的 直 线 上 , E1 E2的 点A 有三个

3、,其中两处合场强为零B 有三个,其中一处合场强为零C只有二个,其中一处合场强为零D只有一个,该处合场强不为零6如下列图, Q 带负电荷, 导体 P 在 a 处接地, 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A 导体 P 的 a 端带正电荷,b 端不带电ab QB 导体 P 的 a 端不带电荷,b 端带负电荷ApC导体 P 的 a 端带正电荷,b 端带负电荷,且正、负电荷的电荷量 相等D 导体 P 的 a 端带正电荷,b 端带负电荷,正电荷的电荷量 大于负电荷的 电荷量7金属圆筒内放一正点电荷A ,筒外放一负点电荷B ,如下列图,(1)如筒壁不接地,增加电荷量 qA, B 受到电场力将如何变化?(2)如筒壁不接

4、地,增加电荷量 qB, A 受到的电场力将如何变化?AB(3)如筒壁接地,增大qB , A 受到电场力将如何变化?(4)如筒壁接地,增大qA , B 受到电场力将如何变化?上述 4 种变化情形()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增大不变增大增大D 不变增大不变增大 8如右图所示,在导体壳内放一负电荷q,就壳内的a 点、壳上的b 点、壳外的 c 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应为()A. E a Eb Ec,abcB. E a Eb Ec ,abcC. Ea Ec Eb ,abcD. E a Ec Eb,abcbcq a 9如下列图, AB 是一个接地的很大的薄金属板,其右侧 P 点有一带

5、电荷量 为 Q 的正电荷,N 为金属板外表面上的一点,P 到金属板的垂直距离PN d,M 为 PN 连线的中点关于 M 、N 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如下说法正确选项(A )A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电势点高,M 点的场强比N 点的场强大NM+QpBM 点的场强大小为4kQ/d 2CN 点的电势为零,场强不为零BD N 点的电势和场强都为零10图中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 电荷量 为 Q,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 摸索电荷 q 由两极板间的A 点移动到 B 点,如下列图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 极 板 间 的 夹 角 为30 就 电 场 力 对 试 探 电 荷q所 做 的

6、功 等 于()qCsA qQsB +A300dBQdCd-qQsC2CdqCsD2Qd11如图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的原理图,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电压为U 1)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量是h,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电压为 U 2,板长为 l ,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移h,叫做示U 2波管的灵敏度,为了提 高灵敏度,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A 增大 U2B减小 lC减小 dD增大 U 112如下列图, 电子由静止经匀强电场加速后,从 AB 板的中线垂直射入AB 间匀强电场中,如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为U2,就()A 电子最终具有的动能EK eU1U 2/2U1AB为使电子能飞出电场

7、,U1 必需大于U 2C电子在两电场间都作匀变速运动U 2D如增大 U 1,就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受到的冲量可能不变B13在 “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画”试验中:所用器材除了木板、白纸、导电纸、复写纸、圆柱形电极、导线、电池、开关 外,仍必需有和在试验过程中,要把复写纸、导电纸、白纸铺放在木板上,它们的次序(自下而上)是,导电纸上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应朝在试验中,按下开关 ,接通电路,如一个探针与基准点e 接触,另一探针已分别在基准点e 的两侧找到了试验所需要的两点“1、”“2(”如图甲所示),就当此探针与“1”点接触时, 电表的指针应(左偏、 指零、右偏) ;当此探针与 “2”点接触时, 电表的指针应(左

8、偏、指零、右偏)用试验方法得到的等势线如图乙所示,电极A 为正、 B 为负,一电子从C 点移到 D点,电势能,并在图中画出电场的电场线(至少画出5 条)在该试验中如将电极A 、B 间的电压增加为原先的3 倍,就 C 点的电场强度,CD 间的电势差( 填“增大 ”、“减小 ”或“不变 ”)电源CBA 1ABe 2D甲乙13 题图14 题图14在图示的试验装置中,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与一静电计相连接,极板B 接地如极板B 稍向上移,就电容器电容,静电计指针偏角;如极板B 稍向右水平移动,就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填 “增大 ”、“减小 ”或“不变 ”)15如下列图,在不带电的半径为R 的导体球

9、邻近一点A 处,从无限远处移来一点电荷,点电荷的 电荷量 为 q,如 A 点到球面的距离为L ,当达到静电平稳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等于多少?其方向如何?+qR oAL16. 如下列图,用金属丝A、B 弯成半径r=1m 的圆,但在AB 之间留出一小缺口,rABOd=2cm,相对圆弧来说是很小的间隙,将电荷量 Q3.1310 9 C 的正电荷匀称分布d在金属丝上求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16 题图17质量为m,带 电荷量 为-q 的微粒(重力不计),在匀强电场中的A 点时速度为v,方向与电场线垂直,在B 点 时速度大小为2V ,BA如下列图,已知A、B 两点间的距离为d求

10、:(1) A、B 两点的电压;(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18 某同学用精度较高的电压表测量匀强电场中A、 B、 C 三点的电压,得到的读数分别为,UAB=4V , UCB=6V ,已知 AB=80cm ,ABC=60 0 ,BC=60cm ( 1)作出该匀强电场的电场线A( 2)求场强E 为多大?CB19 如图,光滑绝缘半球槽的半径为R,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从槽的右端A 处无初速沿轨道滑下,滑到最低点B 时,球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求(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2)带电小球在滑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0.在竖直平面内建立xoy 直角坐标系,oy 表示竖直向上方向

11、如下列图已知该平面内存在沿 x 轴正向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 一带电小球从坐标原点 o 沿 ox 方向以 4J 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到达的最高位置如图中 M 点所示求: 1小球在 M 点时的动能 EkM 2 设小球落回跟抛出点在同一水平面时的位置为N,求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EkNy/m64Mv02O2468101214x/m静电场单元测试题答案1 A D2.B3.D4.C5.C6.A7.A8.C9.A C10.C11. C12.A C D13. (1)灵敏电流表,探针两根( 2)白纸、复写纸、导电纸、上( 3)指零、指零(4)增大、增 大、增大14减小、增大、不变215 kq

12、 LR方向在 AO 连线上,由O 点指向 +q依据对称性可知,带电圆环在圆心O 处的合场强E=0 ,那么补上缺口部分在圆心O处产生的场强与原缺口环在圆心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虑到2 r 比 d 大许多,所以原先有缺口的带电环所带电荷的密度为QQ2 rd2r补上的金属部分的带电荷量 Q /dQd由于 d 比 r 小得多,可以将Q/视为点电荷,它2 r在 O 处产生的场强为/E /k Q91093.1310 90.02N/C910-2N/C,方向向右r 223.14112所以原缺口环在圆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E9102 N/C,方向向左17解:( 1)依据动能定理可得:qU AB1 m2v 221 mv22,得 U3mv2AB.2 q( 2)由于带电微粒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建立如下列图的坐标系:yvt ,x1 qE2 mt 2 ,x2y 2d 2,v2a 2t 24v 2解得: E21mv2 2qd18 10v/m19F=m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