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3625947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1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1 - / 8 第 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对应学生用书 P97 学业达标 120 世纪 80 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80年代末 ,东欧社会动荡 、风云骤起 ,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改变 ,故选 A 项。21990 年 9 月 12 日,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

2、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条约规定: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答案D解析东欧剧变开始于1989 年,故 A 项错误;美苏争霸结束于1991 年苏联解体,故 B 项错误;西德与东德合并是德国再次统一的标志,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判断 ,欧洲版图发生变化 ,故 D项正确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

3、人倒下了。“一夜”发生在()A1989 年B1991年C1922 年D1936年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2 - / 8 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 “欧洲东部 ”“巨人 ”可判断该国为苏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巨人”倒下是指苏联解体 ,故选 B

4、 项。4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世界总体形势走向缓和B核战争威胁消失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D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但总体趋向缓和 ,故 A 项正确 。B 项说法错误 ,核威胁至今未消除; C 项是动荡的表现之一,不是最大影响 ,排除; D 项是国际关系格局 ,不是世界形势 ,排除。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类似的是()ABCD答案C解析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恐怖主义 ,实质都是霸权主义,故选 C 项。6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精品学习资料 可

5、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3 - / 8 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 ,美国试图将它的这种美式民主嫁接到世界的众多国家,但均以失败告终 ,显示了美国干预其他国家的政治的霸权主义和

6、强权政治,故 D 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72015 年 1 月 11 日,在法国巴黎,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走上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这一现象说明()A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共识B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C反恐已经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D“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答案A解析材料“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走上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说明各国对反恐的重视 ,故 A 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故 B 项错误;反恐是大事 ,但并不是头等大事 ,C 项错误; D 项符合史实 ,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排除。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7、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4 - / 8 81992 年,欧共体 12 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最迟于 1999 年 1 月 18 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以下对

8、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答案D解析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 ,而不是取代联合国 ,故选 D 项。92014年,中国第 4 次动用否决权,否决安理会涉叙问题决议草案。中国外交部官员表示:“不能因为中国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就指望中国不使用否决权。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这表明中

9、国()在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BCD答案C解析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维护地区和平的军事行动,材料未涉及 ,排除 。故选 C 项。10一本历史书在描述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时,分别用了“别了,雅尔塔”“鼎足之势话西方”“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风云际会看东方”等标题。由此推断,该时期的典型特征是()A多极化趋势加强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C俄罗斯走出低谷D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答案A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10、-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5 - / 8 解析由材料可看出当时雅尔塔体系已经瓦解,苏联已经解体 ,东西方各种政治力量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由此可见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 A 项。 等级提升 111987 年 7 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污蔑“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

11、策中。据此可知()A美国的和平演变产生一定影响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C苏联共产党开始放弃执政地位D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到颠覆答案D解析从材料 “1987 年 7 月”“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可以看出 ,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 ,由于戈尔巴乔夫提出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路线,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材料中现象 ,故 D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和平演变,故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苏共执政党地位的变化,故排除 C 项。12对于德国统一,戈

12、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答案A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13、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6 - / 8 解析材料中戈尔巴乔夫 、布什以及美国安全顾问,还有德国总理科尔在有关于“德国的北约身份 ”的问题上 ,均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各执己见,这表明仅仅从单一视角很难还原历史的真相,故选 A 项。13哈佛大学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 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如“9 11 事件”“巴以冲突”等,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

14、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 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可知, 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但从材料 “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可以看出 ,当今世界又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故选 D 项。14 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

15、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 “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可知,新格局的建立具有长期性,故选 B 项。15 2013 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2019 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 习题:第27 课世纪之交的

16、世界格局+Word 版含解析- 7 - / 8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 年 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答案B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并不限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故 A 项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 B 项正确;当今世界 ,美国并未丧失超级大国地位,故 C 项错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达成广泛共识并不能说明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故 D 项错误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邓小平在 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 冷战结束了 , 另外两个 冷战又已开始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 、第三世界的 ,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还是能说不材料三美、欧、日是基础美、俄、中是关键美、 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