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3361212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 郝丽英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态度,帮助学生在阅读和探索中吸取历史发展中的智慧成果,感知历史事件中的历史教训。所以,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渗透,还要重视史料资源的渗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从史料资源中总结规律,探索规律,分析历史发展的成果,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对此,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展开了探索和论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一、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史料的作用1.拓展學生的历史认知教育工作中,教科书是基础,但是不是学生知识产生的唯一来源。随着当前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资源让教学资源变得唾手可得,浩渺的历史资源可以从

2、网络资源中查询和应用,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科书这一单一载体的限制,让当前的历史教学有了更加充实的基础。因此,借用互联网资源等多种形式挖掘史料,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深刻。在历史史料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分析、人物的评价将会更加完善,并且学生在感性和理性资源的支持下,其认识的生成是自主性的,是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赘述便可以主动生成。因此,历史教学让学生的文化认识得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变得更加丰富。2.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解读能力分析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其中有大量史料呈现并引导学生对其分析解答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呈现,实际上便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一

3、方面,此类史料的呈现,是对学生现存的历史知识储备进行检验,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考查;另一方面,史料的呈现还需要学生结合基础的历史知识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分析、解读的过程,这便是历史史料对学生的考查。结合当前高考历史检测和评价的这一发展趋势和要求,教师需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渗透,再同步提升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措施分析1.引入史料,深化认识历史课堂中,部分历史事件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仅凭学生的识记能力去机械记忆必然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铭记。因此,在高中历史教

4、学中,为了攻克这部分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适当引入史料,将这种丰富的教学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认识的同时,点缀丰富的课堂。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入英国15世纪到19世纪中西欧贵族剥夺农民手中土地,英国地主开始圈地运动,用篱笆、栅栏等将农民的土地圈起来养羊收取羊毛的历史史料背景,引导学生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和史料的渗透,分析这一历史发展背景下,对英国的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学生的分析过程,学生在探索中逐步认识到:英国的圈地运动,农业资本主义得以发展,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原料、资金,尤其是劳动力条件。而在道德标准上,地主们褫夺农民手中的土地,让人们流离失所,

5、失去了手中土地的人们,不得已成为雇佣劳动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国家发展层面和道德水平层面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圈地运动的认识也就变得更加深刻,也就为学习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向学生呈现此阶段中的历史发展背景:该时期的中国变法太难了,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给中国以痛击,甲午海战让中国的发展再次面临窘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何去何从?随即进入本课教学。在以上背景渗透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铺垫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和历史史实,当学生再认识“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也就更

6、有代入感,理解也就更加深刻。2.运用史料,检验知识史料的运用,不仅能起辅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还能及时检验学生对新知的获取情况,能够检验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有效引入史料,检验学生所习得的新知。例如,在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评价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教师便可以通过史料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史料中的唐太宗。例如,教师呈现“言曰:“忆德(得)武德(唐高祖年号)朕自亲征,无阵不经,无阵不历,杀人数广。”“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等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并分析唐太宗的宣武门之变,分析唐太宗夺权登帝位而杀父弑兄的事迹。再比如,教

7、师呈现“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睡觉)故于屏风上录其(大臣)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这一历史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唐太宗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的执政明君的形象。从以上资源的呈现中,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唐太宗,学会分析唐太宗的形象,学会以辩证思想评价历史人物。史料是辅助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资源。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既是对现代教学要求和对学生培养方向的遵从与迎合,更是丰富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历史认识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教学时便可以通过运用史料、辅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史料,检验学生新知和能力发展情况,从而发挥史料的最大价值。参考文献:1丁碧瑶.浅析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9(8):215-216.2樊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策略分析J.教书育人,2019(8):7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