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3356836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探讨 王沁芳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金融科技发展能力逻辑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金融科技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以及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关键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发展策略近些年随着我国对普惠金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来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2、题,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值得进行思考。1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排斥理论以及长尾理论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基于排斥理论金融机构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的过程中,会对妇女、老人、残疾人以及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排除在金融机构服务范围之内。而基于金融长尾理论,妇女、老人、残疾人以及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虽然不像高端客户群体那样拥有较多的优质资产,但是由于其数量规模庞大,因此也可以有效弥补其利润所带来的不足,这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便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商业可持续性较差。对于农户来说,其生产经营规模有限,在金融贷款过程中缺乏能够用于进行抵

3、押的不动产,同时农户的信用水平较低,其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在对农户进行金融贷款支持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1。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账目不清晰,生存周期普遍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商业难以可持续性问题已经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大阻碍。2金融科技发展能力的逻辑所谓金融科技主要是指金融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有效结合,也就是科学技术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因此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属于金融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金融更好更快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金融科技技术,主

4、要包括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混合现实技术等2。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展模式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有效结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改革。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数字化智能化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方方面面,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行业覆盖长尾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不同于西方等发达资本

5、主义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在传统金融行业发展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大背景下,受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影响,直接进入了金融科技时代。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场垄断优势,而受到市场垄断优势的影响,这些传统金融机构逐渐失去了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这种背景下新金融业态的开拓只能由更加具有积极活力和发展生存压力的新兴金融服务商来实现;二是相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只能从对核心技术要求较低的互联网金融起步。直接从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对我国新兴金融业

6、态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我国在较短时间之内超赶世界先进国家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但同时受到该过程跨越性的影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很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监管的压力。3金融科技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通过对金融科技的深刻内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金融科技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金融科技有助于帮助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各种来源渠道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提高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

7、称问题。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具有区域中心化以及点对点交易的特征,同样对于缓解信息不对称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区块链技术基于其分散化的分布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性3。云计算技术也是金融科技中的一项典型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原来只能在终端进行处理的数据可以上传至云端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分析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核心应用在于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控制中的人为因素,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混合现实技术等可以为普惠金融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

8、验,对于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拓宽業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4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策略整体来说,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应该更加开放共享创新,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广度以及效率。针对长尾客户群体,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开展金融产品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智慧型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一是针对三农问题和小微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对于三农问题来说,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基本信贷、金融保险以及支付便利等方面;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降低融资成本以及保障融资的可持续性。针对三农问题和小微企业在传统融资过程中难以有效达到商业银行所规定的融资标准,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

9、中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来创新新的担保条件以及质押条件等,进而提供更加宽松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二是大力发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以及分布式特征,对于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融合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对于促使特色农业产业化以及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以龙头核心企业为中心构造全产业链区块链供应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社以及农户等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数据服务以及征信支持,可以充分发挥区块链供应

10、链金融的优势,将分散孤立的小微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而降低融资成本,这对于小微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为中小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的创新提供支持。相对来说,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以及城商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更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但是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受到自身发展规模以及研发能力的限制,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就要求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争取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包括人才保障、税收优惠以及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来说,要想快速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通过金融科技公司

11、的科研力量来有效弥补自身的不足;二是加大人才培养以及引进力度,不断提高自身金融科技研发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四是积极发挥新兴金融服务商的作用。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有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过渡,新兴服务商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将逐渐发展成为金融行业中的主体。新兴金融服务商的发展主要针对长尾客户群体与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发挥新兴金融服务商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供给不足问题。比如阿里巴巴公司的网商银行,其主要服务于具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以及草根阶层,其客户规模群庞大,运营成本较低,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12、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结束语基于上述分析,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且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国普惠金融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研发力度,通过金融科技一方面来有效降低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通过创新更加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来更好满足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参考文献:1 姚远. 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及思考J. 西部金融, 2017(7):91-93.2 黄国平. 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发展J. 银行家, 2017(9):128-129.3 王雍.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智慧转型J. 中国金融电脑, 2018, 346(5):8-1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