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问点对比(新课标人教版)专题 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1. 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分 封 制 宗 法 制含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义广建封国的制度目的不同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点点同姓、异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益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作区先进的文化, 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用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步显现诸侯割据局面;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安排政治权力,爱护政治统治的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固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 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强化皇权关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 宗法制系 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当推行和稳固实施;1、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制度 分 封 制 宗 法 制含 即封邦建国 ,在保证周王强大的前义 提下,广建封国目 巩固周王室 的统治,解决权力和财不 的 富的安排问题用父系血缘 关系的亲疏来安排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 统治秩序 ;解决权力和财宝的 继承问题同 特 周王是 天下共主 ,地方建立诸侯国 ① 嫡长子继承制 点 点 ②严格的大小宗关系①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畴;作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用—士”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位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固和团结;宗法制对今日的中国社会的影响:影 ①积极影响: 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响②消极影响: 简洁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关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系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4.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心关系 官员职责范畴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封地内有行政权, 拥有对土地的治理权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固当时的政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确定听从中央辖区内只行使行政治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 治秩序,但也简洁进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位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位置 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趋向完善2.丞相与内阁的区分宰相 内阁首辅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给予 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 中心一级决策者 侍从询问为主 任 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量,由皇帝打算 直接由皇帝意愿打算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清官制】 内阁制 军机处明太祖废丞相统六部背景明成祖设内阁高校士直接 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根本 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位置 侍从询问机构 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职能 票拟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作用 君主专制进展到新高度 君主专制进展到顶峰相同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专题 02 中国古代经济进展史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比较(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因耕地阡陌纵横,犹如井字而得名; 内容是: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 并要向周正交纳肯定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显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 2)分封制: 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正把肯定的土地和人民, 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听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奉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周 初分封制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 城;( 3)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分封制起到维系、 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 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 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大的政治保证; 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打算奴隶制经济形状存在、进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 春秋时期, 随着井田制瓦解、 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用表格的方法对 “重农抑商” 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进行比较有助于同学对这一部分学问的归纳总结;(以下附比较的表格)时代目的缘由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维 护 封 建 统出 于 统 治 需 要限 制 和 压 制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转型时期采治而实行的政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取的政策展不 重最初实施于压 制 商 人 势封 建 统 治 阶 级对 国 内 市 场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同 农战国时期,力,以爱护封是地主阶级, 重进 行 严 格 的展有利,对农业文点 抑贯穿整个封建统治基础,视 发 展 地 主 经规定和掌握、明的成就有肯定的商建社会发 展 地 主 经济;对 商 人 地 位影响,后期阻碍了济;和 势 力 进 行压制;生产力的进展和资本 主 义 萌 芽 的成长;闭封建社会衰防 止 外 来 殖首 先 是 由 自 然严 格 限 制 国起到了肯定的防卫关落时期;民势力,以维经 济 的 自 给 自人出海贸易,作用,但不利于资锁护 封 建 统 治足 特 点 所 决 定限 制 外 商 来本 主 义 萌 芽 的成国体制,以巩固的, 其次清政府华贸易;长,使中国长期与封建经济;害 怕 与 外 国 人交往易 “滋扰生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事”;再次,为化沟通,逐步落后了 防 范 和 抵 御西方入侵者;于世界潮流;2. 如何区分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对于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分, 我们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以及他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最根本的是考查生产力的进展变化,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基本单位;手工作坊拥有私人生产资料,分散经营, 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 一般不雇佣工人, 只有做帮助性的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爱护生计的微薄酬劳,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简洁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 ;简洁协作没有转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 仅是再同一工场主指挥下的协同劳动; 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 其规模、 分工与技术均比手工作坊进 步,更重要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区分,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厂:泛指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企业; 18—— 19 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 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但它采纳了机械化大生产,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专题 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1.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②目的: 爱护本阶级的统治; 孔子以爱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就是为了缓和农夫与地主阶级的冲突,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③性质:包含民本思想,表达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④内容:主见“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2〕 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见“性相近” ;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主见“性恶论”,并主见礼法并施,使人便善,与孟子主见有明显分歧;4.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1) 相同点:同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见克服“私欲” ,爱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2) 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 起来,主见“存天理,灭人欲” ,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 “心外无理” ,主见“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致良知” ,是主观唯心主义;【宋明理学】特点 吸取佛道的思辨哲学,从万物的本源动身摸索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派别 理学 心学背景 佛道兴起,引发儒学危机 理学逐步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人物 程颐、程颢、朱熹 陆九渊、王阳明范畴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主见 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心即理也 途径 格物致知 创造本心、致良知内涵 接触万物,体验天理 理在心中,内心反省特点 繁琐 简洁①丰富和进展了儒家学说,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远播海外意义 ②强调人的意志力气,凸显人性庄重③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爱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望6.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17 ~ 18 世纪的东西方显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1) 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2) 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 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 而法国启蒙思想完全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 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 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专题 04 西方人文主义进展史3.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学问是提高人的才能的基础;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见知德合一;②智者学派主见民主政治, 全部人都是公平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见有学问、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对民主政体特殊是雅典后期的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