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3333887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星期老师:教学内容 :其次组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懂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教学重点 :懂得诗意,感悟诗情;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烂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刺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老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2导入课题今日我们就来观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动身, 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 途经 ?(瓜洲)简介瓜洲:瓜洲

2、,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2)诗题中的 “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懂得题目的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家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 指名读,正音:间、重、仍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 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仍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

3、”表示山多仍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仍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 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 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预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仍)d. “仍”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f. 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

4、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指导观赏入诗境,悟诗情过渡: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想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同学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化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邻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知想家的诗人吧!谁仍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朝气蓬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

5、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 荡漾的春水,仍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当然早于江北,但也不行能一江分成两世界;由于诗人平生际遇、 此时境况, 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 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

6、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仍要留意节奏,仍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仍;抒发了作者想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5齐读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明白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懂得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懂得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终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观赏诗歌的方法;板书:观赏诗歌板书设计:观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星期 一老师:教学内容 :其次组古诗词三首其次课时: 秋思长相思教学

7、目标:1、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尝,反复朗读;2、引领点拨同学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3、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留意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仍,不由感叹明月何时照我仍?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叹明月何时照我仍?2、明月千里寄相思,家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心情的诗词;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致意思;4、初步

8、明白两诗词异同;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伴侣久别想念之情;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一)学习秋思1、指名朗读古诗;2、沟通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1)体悟 “见”之萧瑟;“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秋风是没有外形的,莫非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唐代洛阳应当是何其的繁华, 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 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2)想象 “意”之万重;“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

9、,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家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受了浪迹天际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假如你就是诗人, 就是远离故土想念家乡的诗人,你仍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 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 小桥流水的故土啊, 你是否已转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3)品尝 “开”之内涵“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

10、万重、匆忙)说不尽什么?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季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你就是行人, 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古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当家书最终“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3、诵读提炼;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同学齐读古诗)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

11、同学齐读古诗)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 叙不完的思乡情;(同学背诵全诗)(二)学习长相思1、看插图,说词意;观赏课文插图, 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形,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2、争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说说“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此”是什么意思?“此

12、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形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 、“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形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顶顶帐篷, 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丽! 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稳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 ,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 故园不会这样的冰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安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暖和舒服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 融成了一个字, 一个包涵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同学齐“碎” ;)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从

13、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三、总结延长,升华情感;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平常细节入手, 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消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 师生共同激情回忆泊船瓜洲 ,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家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 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 我们的心中, 会情不自禁地涌起 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5、课后收集表达思乡心情的诗词,沟通;五年级

14、语文上册教案总第()课时月日星期 一老师:教学内容 :其次组 梅花魂学问目标:明白课文 “前后照料、首尾连贯 ”的特点;才能目标:培育同学的阅读分析才能及写作才能;创新运用: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同学的思维,提高其创新才能;情感道德: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爱恋祖国的思想感情;2、心育:培育同学的懂得才能、思维力及创新力;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重难点1、懂得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 “前后照料、首尾连贯 ”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明白主要内容;二、解题:1、齐读课题;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懂得,你仍想明白哪些内容?3、老师小结归类: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环围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三、分小组学习,争论沟通;1、老师提出自学要求:挑选自己最感爱好的内容分小组自学,挑选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2、同学自学;3、小组汇报;四、同学汇报自学内容;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懂得相关的词语;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芳香;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行;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固,在远方东奔西走;葬身异国:指尸体掩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