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3256443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总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目 录 识字 3 1 春夏秋冬 3 2 姓氏歌 7 3 小青蛙 9 4 猜字谜 15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20 语文园地一 24 快乐读书吧 28 课文 30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30 2 我多想去看看 33 3 一个接一个 37 4 四个太阳 40 语文园地二 43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46 6 树和喜鹊 50 7 怎么都快乐 53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57 语文园地三 62 8 静夜思 67 9 夜色 71 10 端午粽 74 11 彩虹 78 语文园地四 83 识字 86 5 动物儿歌 86 6 古对今 88 7 操场上

2、91 8 人之初 95 口语交际:打电话 98 语文园地五 101 课文 104 12 古诗两首 104 池上 104 小池 106 13 荷叶圆圆 109 14 要下雨了 112 语文园地六 116 15 文具的家 119 16 一分钟 122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126 18 小猴子下山 128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131 语文园地七 136 19 棉花姑娘 140 20 咕咚 144 21 小壁虎借尾巴 150 语文园地八 154 识字 1 春夏秋冬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

3、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

4、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5、。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

6、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第2/5页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

7、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

8、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

9、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

10、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 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 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 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 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 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 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1、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 )弓长( )古月( ) 口天( )子小( )言午(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 )画; 什:,共( )画;国:,共( )画;方:,共( )画;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gu shi wu xing guan qian zhao 姓 氏 古 吴 赵 钱 官 4、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张 周 官 王 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家庭作业。 1、用下列字组词,再用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姓、什、国、 双、方。 2、背诵课文。 3、 小青蛙 设计说明: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

12、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课前准备: 1.(1)课文相关图片。(2)辅助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