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5页
文档ID:213153802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_第1页
1/5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血瘫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 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 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 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 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 3%,明显 优于对照组的76. 7 9 / 5(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 有效率为100. 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 0%(P〈0・05) 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主题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穴,足三里;循经感传,激发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学称“面瘫”或“口眼 (口曷)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但仍有近1 / 3患者不能完全恢复,其至遗留下严重后遗症状近年来,笔者采 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难治性面瘫,取 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系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

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 成两组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30例,苴中住院病人7例,门诊病 人23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平均45. 8 岁;病程2个月〜半年,平均4. 1个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 其中住院病人9例,门诊病人21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 7岁,最大68岁,平均41. 8岁;病程2个月〜半年,平均3. 8个 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西医参照《神经内科学》, 中医参照《针灸治疗学》1. 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自拟)①抬眉及额纹深浅:抬眉对称,额纹深浅正常为0分;抬眉自如, 额纹浅于健侧为1分;抬眉不自如,额纹表浅较完整为2分;抬眉较 困难,额纹表浅不完整为3分;抬眉不能,额纹消失为4分②眼睑 闭合及眼裂大小:眼睑闭合自如,双眼裂等大为0分;眼睑不能自如 闭合且有缝隙,双眼裂欠对称为1分;用力吋眼睑闭合欠佳,双眼裂 不对称为2分;用力吋眼睑不能闭合且有缝隙W2mm,双眼裂不对称 为3分;用力时眼睑不能闭合冃有缝隙>2mm,双眼裂不对称为4分。

③示齿(以上齿为准):示齿完全对称自如为0分;示齿不完全、患侧 能露出4个牙齿以上为1分;患侧仅能露出3个牙齿为2分;患侧仅 能露出2个牙齿为3分;患侧仅能露出1个牙齿为4分④耸鼻及鼻 唇沟深浅:耸鼻自如对称、双鼻唇沟深浅对称为0分;耸鼻不自如, 患侧鼻唇沟较浅为1分;耸鼻不口如,患侧鼻唇沟明显变浅为2分; 耸鼻困难,患侧鼻唇沟较平坦为3分;耸鼻不能,患侧鼻唇沟平坦为 4分⑤鼓腮及人中沟状况:鼓腮对称不漏气,人中沟居中为0分; 鼓腮不对称稍漏气,人中沟稍歪为1分;鼓腮漏气,人中沟明显歪斜 为2分最低0分,最高18分;轻型0~6分;中型7~12分;重型13~ 18分1・4纳入(或排除)标准①符合中医面瘫病诊断,西医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神经 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7〜18分者;③病程在2个月〜半年者;④年龄 1〜70岁,男女均可;⑤不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者,如脑血管 意外疾病、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所致面瘫均需排除符合以上各项 的病人均可纳入2治疗方法2・1试验组穴取足三里、合谷、太冲、头维、上星、攒竹、阳白、丝竹空、 下关、额❷、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承浆,以上诸穴除合谷取双 侧外,余穴均取患侧穴。

上述诸穴均以25〜40mm毫针针刺足三里 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2〜3分钟,继Z施以艾条温和灸(艾火须靠 近针柄),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人穴位深层为度,每次施灸 30分钟,其余诸穴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Fl 1次, 15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再行第2疗程治疗2. 2对照组除不取足三里穴外,取穴、操作、疗程均与试验组相同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 3观察指标①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②观察灸刺足三里所激 发的沿足阳明胃经上的循经感传现象,以感传能否越过膝关节或踝关 节來判断有无循经感传现象,2个疗程中只要出现1次即可判断为“有”,否则为“无” o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自拟)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临床症状改善率一(治疗前总积分一 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 100% o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90%〜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有效:功 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内3. 2治疗结果(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loRidit分析表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一 2. 24, P〈0・ 05),提示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 刺组。

2) 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与疗效相关性比较见表2木研究观察到灸刺足三里后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沿着足 阳明胃经循经感传现象,其中向上传导过膝关节者15例,有11例过 髓关节,有5例到达头面部;向下传导过踝关节者18例总计有20 例出现循经感传现象Ridit分析表明,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 = 2. 17, P<0. 05),提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与临床疗效Z间存在着 密切关系4讨论4・1难治性面瘫病因病机探析面瘫发病乃因面部少阳、阳明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Z邪乘虚外 袭,导致少阳、阳明脉络闭阻,经筋失去气血濡养,筋肉弛纵不收而 为病当疾病经过祛风散寒、疏风清热等法治疗后,外邪渐去,按理 疾病应能很快痊愈,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仍有近1 / 3患者迁延至 难治性面瘫,甚至有少数患者终身难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面瘫患 者之所以迁延至难治性,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风寒、风热或热毒 Z邪亢盛,损伤少阳、阳明脉络,致脉络瘀阻难复;②早期失治,风 寒、风热Z邪稽留经络,致面部脉络瘀阻较甚;③早期误治,滥用发 散、攻伐、寒凉之品,伐伤气血,致机体气血亏虚因此,气血亏虚、 脉络瘀阻、面部筋肉萎废失用,应为难治性面瘫的病机关键。

4. 2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机理探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足阳明胃经在 面部循行上至额角并与督脉交会于神庭穴,因此,通过灸刺足三里既 可疏通面部脉络,乂能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从而促进面瘫康复;另 一方面,人体筋肉还依赖阳气的濡养,足三里刺后加灸可益气升阳、 温通经脉,配合肝经原穴太冲以养血柔筋、行气活血4. 3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与疗效相关性探讨《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本研究观察 到足三里刺后加灸,通过艾火的温热效应易于激发循经感传现象笔 者观察到在2个疗程的治疗中,有2/3患者出现过至少1次沿足阳 明胃经的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其中有5例出现全程感传,且此5例 患者全部痊愈;另有15例出现感传现象的患者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此外,笔者还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过一次感传后,往 往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因此,笔者认为灸刺足三里所激发 的循经感传现象与面瘫恢复可能有着密切关系至于其确切机理,还 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 读原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