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13086104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2:第4课 外国诗两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诗两首精彩开篇词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的写景技巧。2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比较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蝎蛔与蝴蝴-、新课导入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是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我们吟诵济慈诗中帼蝎与蝴蝴弹奏的田园乐章,心中定会泛起恬静与温馨交织的朵朵浪 花。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

2、交流1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蛔蛔()蛔蝴1() 昏晕() 树篱() 消逝()栖()息凝()成草茸茸()2 .作者简介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蛔蛔与蝴蝴,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 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读后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2 .理解虫鸣的象征

3、意义。3.尾声:“从蝴蝴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蛔蜩的鸣叫气理解盛夏的蛔蛔和冬天的蝴蝴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二)文本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 诗人把夏天蝎蝎的“乐音”和冬天蝴蝴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2. 蛔蛔与蝴蝴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3 .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四、板书设计蛔蛔与她蝴济慈r盛夏蛔蛔的乐音大地的诗歌 人充满生机I严冬蝴蝴的歌儿 热爱、赞美五、拓展延伸是啊,“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回顾你学过的古诗,有哪些诗句里传达了大地的美妙的乐声?第二课时夜一、新课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她会以博大的胸

4、怀赋予我们灵 感与力量。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喧()响 夜莺()欢嚷()沉浸()2 .作者简介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在音乐中感受夜的静谧和美好。2.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与点拨齐读这首诗歌。3. 全班自由朗读诗歌,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二)文本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1. 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

5、2. 诗人是怎样写“夜”的?(可以从选材、用词等方面考虑)3. 夜这首优美的田园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四.板书设计/1/W叶赛宁1 J夜的静谧)河水松林夜莺秧鸡(静态1夜的美丽)溪水月色大河青草(动态)了一(安适、宁静的心境)五.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月光淡淡,天河何处?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白云团团,怕会有蚊人在岸。漏出了儿点疏星。对月流珠?2. 收集关于“夜”的诗句。1 .蛔蛔(guo)虫曲蝴(qii) 昏晕(ytin) 树篱(11)消逝(shi)栖(qi)息 凝(nlng)成 草茸茸(r6ng)2. 作者

6、简介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蛔蛔与蝴蝴,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 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 K交流点拨蛔蝎和蝴蝴,盛夏“蜩蛔的乐音”和冬日蛆的歌儿”两幅小景。2. K交流点拨蛔蛔和蝴蝴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 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3. K交流点拨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蝴蝴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蝎蝎的乐音。(点明中心: 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7、)()文本探究1. K交流点拨诗人把蛔蛔和蝴蝴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 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2. K交流点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3. K交流点拨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蛔蛔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 了,就出现了蝴蝴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从语言上来,蛔蛔一一蝴蝴一一蛔蛔,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 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四、板书设计蛔蛔与蝴蝴济慈盛夏蜩蛔的乐音、大地的诗歌1

8、I充满生机严冬蝴蝴的歌儿热爱、赞美五、拓展延伸K交流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第二课时夜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 喧(xuan)响 夜莺(ylng) 欢嚷(龙ng)沉浸(jin)2.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 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 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9、1919 年加入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 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 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 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 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 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 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境自尽。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3. (1) E交流点拨

10、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2) K交流点拨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 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二)1. K交流点拨II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2. K交流点拨诗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 “静”字,极为含蓄,意境深远。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 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3. K交流点拨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

11、 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四. 板书设计叶赛宁I (夜的静谧)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静态)I 一(夜的美丽)溪水月色大河青草(动态)I(安适、宁静的心境)五. 拓展延伸1. E交流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 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 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2. K交流示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参*考*答*案 4外国诗两首教学过程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