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3080507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赵志摘 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建设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协同育人机制的运作。高职院校协同机制的特点是可以合理运用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优势,培养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G717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18)17-0270-01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构建的意义高职院校人才协同机制的构建着眼于社会建设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主动性,降低人才求职风险,实现政府、企业、学校风险共同承担,促使学生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建设。(一)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

2、院校开展校外协同育人机制是提高人才能力,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建设人才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实现利益目标的一致化,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二)具有可行性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来自于实践,可行性较高。校企合作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平时的实践和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技能经验,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需求,保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工作之间协调一致,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促进了其发展。(三)高职院校创新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我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体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凭借自身人才培养专业性等优势将创

3、新体制看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育人机制的构建促进了社会、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发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教学主体培养中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和进步。二、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的方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设需要完善其建设体制。通过保证体制良好运行,使各个部分可以协调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各个机构必须要加强合作,才能保证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形成以学校和政府为教育主体的协同教育平台。(一)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协同培养机制利益驱动下各协同主体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协同机制下学校、学生都是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

4、养更具有针对性,对口岗位就业渠道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肯定,对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利益作为社会经济创造实体,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社会需要配置自身资源,所以为了保证自身长远发展,必须把握市场脉搏,积蓄内部生产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企业利益在高职学生培养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3)可以获得地方政府补贴,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建立保障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协同多元主体开展教育

5、模式。虽然政府提出宏观教育要求,但是并没有明确企业权利,也没有就学生和企业签订的过程进行规范。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协同培养机制实施中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经济手段刺激协同主体运行。比如,行减免税收或者是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来作为企业参与人才协同培养的资金。(三)建立科学的调控评价机制就参与协同教育的各个参与方进行责任评估,督促其履行自身职能,定期开展协同合作成效考评。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引导政府、企业参与到人才协同培养研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由政府牵头,各个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实现评估内容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内容可以从规划、章程的制定、资金保障、基地

6、建设、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出发,建立人才贡献评价标准,做到界定清晰,有完善的评估依据。其次,重视评估后续工作,督促协同主体改进。在完善评估内容后,各级政府需要督促各协同主体持续改进评估内容。对积极参与协同培养的企业,政府可以在其技术改进、表彰评选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大对其的经济投入补偿。(四)建立互惠共利互补机制首先,政府要提高宏观指导力度,构建高职院校协同培养委员会。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成立专家、领导、企业等构成的指导委员会。要求各参与人员充分协调多方关系,确定各个主体的利益,制定各方培养细则与方案,发挥自身职能,完善管理机制。其次,建设协同培养平台

7、,促进多方参与。学校作为主体教育机构,可以借企业优势成立企业管理部门和院系领导构架的人才培养委员会。根据不同人才需求,建立多种协同育人平台,实现各方资源的共享,加强各方凝聚力,完善决议制度。三、结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已经建立机制模型的办学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在机制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个别没有完善机制运行的院校,促進校外协同育人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参考文献:1许艳丽,李资成.基于协同理论的校企合作绿色技能人才协同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8(2):100-105.2刘云朋,于光许,张富宇.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6,33(6):101-10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