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

上传人:乱石****奔波... 文档编号:213048727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 微信号 gzywst功能介绍 题海泛舟,书山有径收录于话题语文试题第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0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阍(h) 桑梓(z) 绣闼() 宿舂粮(cng)B舸舰(g)遄飞(chun) 壶觞(sng)景翳翳()C.耘籽(z) 泠然(lg) 簪笏(h) 云销雨霁(q).舳舻(z) 矫首(jio) 靡途() 潦水(o)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分)A襜帷 睢园盘桓命途多桀B.植杖闾阎 孤骛 鹤汀凫渚大椿 宗悫 榆枋 彭蠡之滨.夭阏 惠蛄 蓬蒿俯雕薨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

2、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他认为,“亦师亦友”是师生相处最和谐的方式,对学生既要满怀爱心,也要严格要求,需要耳提面命时绝不能含糊。获得这次大赛一等奖后,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她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现在是科技发达讯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工作、环境推着走,鲜少能好整以暇地享受为知识筛选讯息,再将知识酿成智慧的喜悦。三月的微风吹动杨柳枝,空气中散发着迷人的花香,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公园里湖面早就涣然冰释,碧波荡漾。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精英群体,因为频发的雾霾而选择离开所居住的城市,长此以往,城市的锐气将逐渐丧失,城市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高校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部分高层

3、科研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A. .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恶搞黄河大合唱,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记忆,不但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更超出了娱乐的边界,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C.今年全国会场及代表团驻地的矿泉水瓶上,多了一个可以轻松写字的小标签,这使拿错水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班会上,面对同学们对自己的批评,王老师表示欣慰,并对大家的诚意予以肯定,希望大家互励共勉,齐创佳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英雄可歌可

4、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关统计调查显示,冬季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燃煤取暖和建筑工地扬尘是重要的污染源因素。C.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D.“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术语,对于国防科技领域而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首先需要解决“看清趋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的问题。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到B云销雨

5、霁,彩彻区明彩:日光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绝云气,负晴天 绝:阻挡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彼且恶乎待哉待:等待.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D.所赖君子见机 机:预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A.襟三江而带五湖/觉今是而昨非 B.悟已往之不谏/之二虫又何知C.窜梁鸿于海曲/遂见用于小邑 舟遥遥以轻飏生物之以息相吹也9下列各组句子与“而彼且奚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A.奉晨昏于万里B.既自以心为形役童子何知 D.宇文新州之懿范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

6、月的第一天。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归去来兮辞中“三径”指古代隐士住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C.滕王阁序中“序属三秋”的“三秋”为季秋,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周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

7、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

8、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

9、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摘编自林庚说木

10、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C“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B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C.文章在“木叶”和

11、“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三、古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7题。(9分)孙傅,字伯野,

12、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城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

13、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

14、史孙傅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