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乱石****奔波... 文档编号:213048670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信号 stdaku功能介绍 专业提供,高考试题、高中试题、初中试题、小学试题。华师团队打造!收录于话题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9分)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B. 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査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C. 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D.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

2、青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项,“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错误。“苟活到现在的”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所以引号的使用未能消除歧义,应改为“苟活到现在的我”。故选D。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颓圮 寥阔 搽脂粉 黯然泣下B. 攒射 褪色 木栅子 阴谋秘汁C. 忸怩 籼米 水门汀 陨身不恤D. 叱骂 漂泊 吹笙萧 屏气凝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寥阔”应为“寥廓”;C项,“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D项,“吹笙萧”应为“吹笙箫”。故选 B。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B.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C.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去掉其一;C项,“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应为“五星红旗伴着 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D项,“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4、,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动宾搭配不当,“实现”和“创造”互换位置。故选B。4.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下面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国人抒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不得遗漏短语)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千秋青史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1)上联:千秋青史 何堪魂去下联:_(2)上联:_下联:_【答案】 (1). (1)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 (2)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曰月上联:生为国家功同五岳耿耿忠心昭日月 (3).

5、 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下联:死为人民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对联的一般写作要求,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对联的内容,再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解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结尾字要求仄声,下联结尾字要求平声。本题要求用所给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已经给出了上联,因此解答时可先完成这一副对联的下联,再组合下一副对联。所给出的上联使用了“千秋青史”“何堪魂去”两个短语,与这两个短语构成对仗的短语为“寸草春晖”“难报恩来”据此可确定此

6、副对联的下联。剩下的短语中,“生为国家”“功同五岳”对仗工整,“死为人民”“德同湖海”对仗工整,“耿耿忠心昭日月”“洋洋正气结丰碑”对仗工整,再将同类事物归类,可组合出第二副对联。5. 观察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哪些规律。请简要表述。【答案】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能力。描述和概括图表要分析图中要素的变化特点,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此题横向看不难看出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由繁到简,越来越简单好写。再具体地看每一个字,会发现小篆及之前的字跟图画有关,象形强,笔画也多,也就是说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象形程度逐步减弱。总结出特点后,还得进一步的分

7、析,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变化,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 弱,字形逐步简化。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目睹湘江秋色,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_,_”的激昂慷慨的一问。(2)“_,_。”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通过人体对温度冷暖感知的变化,写出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3)戴望舒写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消散了她的颜色和芬芳,甚至消散了她的“_, _”,抒发了作者无限哀婉之情。(4)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

8、”他悲愤地说,“_”。(5)孔子强调启发式教育学生,论语述而中“_,_”两句,讲的就是要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启发,对竭力想要表达却无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加以引导。【答案】 (1). 问苍茫大地 (2). 谁主沉浮 (3). 金沙水拍云崖暖 (4). 大渡桥横铁索寒 (5). 太息般的眼光 (6). 丁香般的惆怅 (7). 尤使我耳不忍闻 (8).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9). 不愤不启 (10). 不悱不发【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1)根据提示语“目睹湘江秋色”“激昂慷慨的一问”可得答案。(2)根据提示语“人体对温度冷暖感知”“红军战士长征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

9、”“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可得答案,且需要注意“崖”字。(3)根据提示语“消散了她的颜色和芬芳”“消散了她的”可得答案。(4)根据提示语“流言”“他悲愤地说” 可得答案。(5)根据提示语“要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启发,对竭力想要表达却无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加以引导” 可得答案,且需要注意“悱”字。三、课内诗文阅读鉴赏(24分)(一)(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三节诗,完成各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节选自戴望舒雨

10、巷)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节选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7. 下列对三节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主要通过视觉写色彩、写动静,用高低、远近的视角变化描绘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彩和宇宙万物的生气勃勃。B. 毛词中的湘江秋景、戴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和艾青笔下的“大堰河”都是象征性的形象,都给读者丰富的联想。C. “彷徨”的“我”,“寂寥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共同构成了雨巷哀婉、迷惘、凄美的诗境。

11、D. 艾青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画面感强烈的细节,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8. 下列对三节诗运用的艺术技巧、体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词人所见,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对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义憧憬。B. “雨巷”“丁香姑娘”的形象既可以看作单纯的写实,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朦胧、渺茫的理想的憧憬。C. 艾青在诗中主要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借助“雪”“坟墓”“瓦菲”“园地”和“石椅”等描述性意象抒发对“大堰河”深沉的追思。D. 沁园春长沙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现代诗歌、新诗,只是

12、沁园春长 沙是词的格式,后两首都是新诗。【答案】7. B 8. 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大堰河都是象征性的形象”错误,“大堰河”虽然有象征色彩,但确是有原型的写实性形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题材特征和艺术技巧的能力。D项,“沁园春长沙都是现代诗歌、新诗”,沁园春长沙是旧体诗中的词,不是新诗。故选D。(二)(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

13、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木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节选自荆轲刺秦王)9. 下列各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竖子不足与谋B. 荆卿岂无意哉 公岂敢人乎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

14、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子迟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B. 皆白衣冠以送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C. 又前而为歌曰 素善留侯张良D. 发尽上指冠 越国以鄙远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是中国古代被确定为君王的继位者的称谓,也都可称皇太子。B. 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称谓,也用作对男子的敬辞。文中是后一种用法。C. 祖,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别。如“祖道”“祖别”都有践行的意思。D.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形似琴,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答案】9. D 10. A 11. A【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的能力。A项,句“欲与俱”是省略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句是省略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B项,句是反问句,“岂哉”是反问句固定句式;句是反问句,“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