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乱石****奔波... 文档编号:213048657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信号 gw功能介绍 题海泛舟,书山有径收录于话题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日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

2、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

3、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

4、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选自杨喆义者,宜

5、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这和“重义轻利”的主张不矛盾。B.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日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但并不否定人合理求“利”。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D. 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

6、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B. 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D. 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不能体现儒家的义利观。B现代的人们如果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就能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

7、图,践行以义为先。 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D.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答案】1. 2.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只要就”错误句间关系不当。依据原文第一段,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原文是必要条件。选项中句间关系变

8、为“只要就”,是充分非必要条件。而且原文的“大利”还有限制“没有副作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文意理解错误。该项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这是宋代朱熹言论,不能得出选项

9、的论断,并且原文有“或许”二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不能体现儒家的义利观”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

10、些名句能体现儒家的义利观。B项,“就能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错误。结合“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分析,“就能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表述过于绝对。C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潜移默化的影响,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相矛盾。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

12、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5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G技术跟传统的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的大规模应用将彻

13、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摘编自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

14、可期)材料二:我国1G-5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从I到5G,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材料三: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向5过渡的关键时刻。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

15、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摘编自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5G)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即万物互联。B. 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速度更快、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C. 019年是5元年,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企G技术打开大门。D. 中国企业在5G标准版本中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如超密集组网上具有领先优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I时代的产物,可以移动通话,但不能视频通话,也不能发送短信、邮件。B. 从IG时代到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可见5技术功能强大。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许多国家都希望在此轮技术进步潮流中占据先机。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