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13032064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精选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本文拟通过对课堂差错心理的认识、研究的价值和处理的策略三方 面的思考,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使 之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一、课堂差错心理的认识 课堂差错是指互动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学 和教的过程中产 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或做法。出现课堂差错的原 因是多方面 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 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上发展很 不完善。他们 在观察抽象的数字、图形时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 现象,不能找出彼此 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 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这种

2、状态下就会发生抄错数字、审错题目意思等错误。2感知不清晰。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 性在大脑中的反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感知能力差,而数学学科 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就会造成概念、法则不能及时、准确地掌 握。3负迁移的干扰。当新的知识进入大脑时,新旧知识发生冲突, 认知结构的功能出现偏差,就会产生负迁移(一种学习干扰抑制另一种 学习)。负迁移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 计算后对9+ 9X 9- 9、378 378 一 6X4等题目计算时就会受到“凑整”目的和数的特征的干扰,把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的规定忽略掉而造成差错。二、课堂差错研究的价值当今社会日

3、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 的人才,是有创意、有批判性、灵活性。思考能力强的人。因此,我们 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而应让学生学会在正确的差错观下学 习,使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得到充分体现。在 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堂 差错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为:1减轻心 理负担,超越自我心理需求。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 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 平的限制,出错不可避免。作为教师,首先要本 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 责、不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没有精神压力,没

4、有心理负担。在这种宽松 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是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比如在课堂 上对待学生的错误,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 允许再想;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 活 跃,敢说、敢做、敢问,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中,体会学习 的乐趣。2培养耐挫能力,促进认知心理成熟。学生的最终结果出错,不 一定是每一步都有问题,大部分情况只是因为其中的一步出错了。要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更多的思考是正确的。有一部分学 生因害怕出错而放 弃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要解开学生的 这个“心结”,就要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差错观,使他们能正确 地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差错,认 识到:教室

5、是可以犯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帮助 学生认识到“失败是成 功之母”。然后引导学生看到差错的价值,明白“吃一堑,长一智”,不犯同样的差错;使学生乐观面对挫折,从而促 进认知心理的成熟。三、课堂差错处理的策略 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是学生对预设教学程序 的否定、对课堂权 威的挑战,也是正常的。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 应该把这种“错误”当作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采用 不同的策略来处理不同的差错现象,既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又 激活学生的思维。1设置差错,引导深思。恩格斯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是 从差错 中学习

6、。”教师在教学中扶得多、放得少,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就大, 所以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巧妙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走一 点弯路,然后让学生自己从错误中顿悟,加 深印象,使差错成为学生学 习的催化剂,让学生在“摔打”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后,为了了解学生 掌握的程度,教师故意设计了一个错误练习。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拿起1米长的牙刷 开始刷牙。洗完脸,吃完饭,背起书包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 一棵高3分米的树折断了,赶紧找来一根4毫米长的绳子把树绑了起 来。绑好了小树,我急忙向学校跑去。上课了,我拿出18分米长的铅 笔开始

7、学习。这种形式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又如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后出示:一个长方体铁盒,长 是16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如果在大铁盒里放进去棱长2厘 米的纸盒,最多可以放多少个?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用大体积去 除以每个小纸盒的体积,思考讨论后得出应该是80个。然而,本题却根 本不能用这种方法去解答!我就让学生画草图,使他们体会到正确的解(16 2) X (8 2) X (5 2)8X4X2=64 (个),根本 不可能剪出80个。而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这种差错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的 过程中把“一个长方体铁盒,长是1

8、6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如 果在大铁盒里放进去棱长2厘米的纸盒,最多可以放多少个”和“一张 长方纸片,长是16厘米,宽5厘米。如果 把它裁成边长2厘米的正方 形纸片,最多可以裁多少个”这两种情况对比辨析,引导学生深思,在 自主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沟通知识的联系。教师只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 差错和如何引导学生去辨析这些差错在备课时精心预设了,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2善待差错,暴露思维。出错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关照,课堂上 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思考,进行整改,让他们“从错误 中醒来”。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出示:45X 12师:估计一下,积大约是多少?生:当作

9、45X 10算,大约是450。师:45X 12的积比450大还是小?生:比450大。师: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生:可以先算45X 10= 450,再算450X 2。师:你为什么这样做,依据是什么呢?请你想一想。过了一会儿,学生反应过来,应该不对。这样算结果是900 了,应 该没有这么多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们马上投入思考中。分析:像45X 12拆成45X 10X2的情况是学生常常犯的错误,原因就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两个概念的混淆。当学生出现了这一差错后,教师通过引导,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到矛盾产生的撞击点,从而找到真正的原因。3反思差错,完善认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

10、指自己思 维和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 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于 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往往事半功倍。例如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解决问题:“用长42厘米,宽28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这种木板 多少块?”学生解答时容易出现把最大公约数作为正方形的边长的错误。通过作图得出正确方法后,一定要引导大家去认真反思:如果把 最大公约数作为边长得到的正方形,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大小关系是怎 样的?什么情况下把最大公约数看作正方形边长,什么情况下把最小公倍数看作正方形的边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感悟方法,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和思想方法的目的。在教学中差错是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教师应 该允许学生出现差错,包容、接纳、善待学生的差错,更 重要的是要有 效地利用差错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 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