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2916933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 张艺嫣季曦冉吕俊莹极少主义作为当代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当下各个设计领域中都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极少主义开始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因此,我想根据西方极少主义园林的特点、表现,结合中国设计自身强烈的民族性,探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强烈表现的极少主义理念,以及对这种“西学东渐”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浪潮中涌现了许多超前的艺术流派,比如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极少主义、波普艺术等。极少主义作为当代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反对传统的美学主张,强调设计观念及设计应摆脱形式的束缚,在当下各个设计领域中都发挥了其不可

2、磨灭的作用。在西方蓬勃发展的极少主义艺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往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领域。极少主义以其简约、纯净、静谧、无存的设计观念,充满哲学禅意设计形式给中西方景观设计迎来了新的高潮。本文通过介绍当代极少主义流派与极少主义园林的特点、表现,结合中国设计自身强烈的民族性,探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强烈表现的极少主义理念,以及对这种“西学东渐”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当代艺术的源流1.当代艺术的界定与发展(1)现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在艺术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前者的艺术形式与观念必然影响后世艺术,而后世的艺术创作也必须站在前人的成果之上,这是不予置评的。大众界定的关于艺术的现代主义时期指的都是从

3、1870年代后印象主义开始,二战之后结束,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的后印象主义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强调种纯实验性的艺术行为,主要代表流派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毕加索、达利、蒙德里安等。第二阶段是指后期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时期。作风泼辣、肆意纵横、不受约束等特定的标签都是这些艺术运动大师特有的精神指向,代表人物有德库宁、杰克逊波洛克等。(2)当代艺术对现代艺术的继承在196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也被称作“后现代艺术”,它注重艺术的观念性、自由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是现代主义艺术在当代的延续与重组。当代艺术在美学取向、创作观念、艺术研究等许

4、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首先,当代艺术不可避免的继承了现代艺术的文化精髓和艺术思想,对之前的艺术进行了精心的梳理、筛选和评价。其次,他们摈弃了那些已经僵化的美学评价体系,对其批判和嘲讽,将其中值得保留的创作观念推向极致,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这种互相牵扯的关系正是艺术创作魅力之所在。2.当代艺术的重要流派当代艺术主要有三个重要流派,分别为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1)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流派,它起源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它在艺术追求上延续了达达主义的“反美学主张”以及“现成品”概念。它在思想上强调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与大众和解的态度,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转折。

5、(2)极少主义出现在1960年代的极少主义许多方面与同时代的波普艺术截然相反。极少主义艺术家非常排斥和拒绝艺术中那些描述的因素,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只关注媒介自身。这种反美学主张,也是追求“艺术摆脱形式”(3)观念艺术又称思想艺术,具有极强的写意性。其创作的灵感、意图往往能够明确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发展状况,因此观念艺术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广阔的表述平台。极简主义园林概述1.极少主义流派极少主义流派在形式上传承了现代主义时期康定斯基的抽象风格,它清洗甚至消解了形式主义,是种极其纯粹的造型艺术。弗兰克-斯特拉、巴尼特-纽曼等都是其推动者。巴尼特-纽曼所绘制的十字路的站:第十二站。他运用单的色块涂

6、抹整个画面,然后被几条明暗不一、贯穿全画的垂直线条打破,给人种被撕裂的感觉。透过作品表面,我们仿佛通过颜色和空间直达作者的内心深处,这种神圣感和神秘感是令人震撼的。2.极少主义的全球化发展极少主义虽然起源于绘画领域,但是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全部。首先在建筑领域中,通过接受极少主义的设计精髓,建筑设计师们开始以减少、否定、净化等手段来摒弃琐碎的一切,追求建筑本身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最佳纯粹与简洁的空间。“20世纪的园林始于艺术”,极少主义园林与其艺术样具有客观性。它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本身,缩减形式与材料,单纯的、以纪念性的尺度来进行设计。其次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是雕塑领域。在极少主义浪潮的影响下,艺

7、术家们意识性的排斥所有嘈杂和多余的物件,创造出最为简洁、纯粹的作品。从以上几个具有代表的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极少主义观念已经通过自己强烈的影响力消解着设计领域的各个角落。这种无内容、无形式、无主题的作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公众进行着最亲密的沟通与交流。3.极少主义园林极少主义艺术影响下的园林设计主张“以少胜多”。它形式之简练;思想之客观;表达之抽象;迅速对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1)西方的极少主义园林西方极少主义园林设计中,方、圆等自然界的母体反复出现。设计师常常从绘画领域中寻找灵感,慕尼黑RIEM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西方园林设计的对象常常表现为占据定空间体积的物体,但奇妙的是,它可

8、以被同样占据空间的游览者以自己的身心来感受、交流,这种“不可复制的信息交流”正是极少主义的奥妙所在。1979年为哈佛大学所设计的泰纳喷泉(Tanner Fountain)就是一个极具极少主义特征的作品。“网格与重复”也是极少主义园林最典型的一个创作手法,将极少主义观念中无中心、无主题、无内容等理念充分运用到景观设计。慕尼黑凯宾斯基酒店景观设计就是这种手法的极致体现。 这种用修剪的自然植物完全代替现代艺术常用的石头、水、金属等创作手法将极少主义冷峻、机械的特点一扫而空,代之以轻松诙谐的气氛。(2)东方的极少主义园林“观空如色、观色如空”。在东方园林设计中,极少主义的美学观念恰似极少主义抽象派的水

9、墨山水画。在东方,人们常用沙硕、岩石或常绿植物表现禅意的景观,这种设计被称为“枯山水”,它符合了东方信仰的佛教中“空”“无存”的内容,简单而直白的表达了世间最复杂而深奥的道理。日本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庭院就是“枯山水”最恰当的表达。极简主义园林的中国地方性1.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差异性比较中西方从语言、文化和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及艺术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语言文化方面,中方追求着迂回的解释;而西方则强调直接的阐述。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中国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西方则抱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而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这种差异性最典型的就是在建筑思想

10、的表达。西方宗教建筑强调单纯的几何空间和从顶部摄入的完美天光,他们认为来自头顶的曙光可以使心灵平静、愉悦。东方宗教中佛在心中,在天地自然之间,中国古典建筑中天窗是十分少见的。中国人喜欢用侧窗(图十)、漏窗,侧窗引入的自然光线,柔和、变化多端,世间的切都在光和混沌的阴影中晃动。2.民族性的回归在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中庸哲学中,有很多处与极少主义不谋而合。老子在千百年前早已说出“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理念。而个观念与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极少主义设计准则“少就是多”是惊人的相似。又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用粗放的笔触、清淡的水墨刻画出“疏野”的自然形象。宋代马远所绘制的“水图”,就通过简练的线条将一片多

11、变的湖水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早期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后来中国的极少主义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国人深埋在骨子里的含蓄、简单、质朴在西方极少主义设计思潮到来时,自然而然的被诱发出来,在现代设计中精彩演绎。3.极少主义园林的“西学东渐”融合中西双元文化的极少主义园林,在新的时代有着新的表达,他们不再盲目模仿着西方的观念与形式,而是注重民族的、本土的内涵,这是一种对极少主义本质上的转换与突破。积极投身、致力于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雕塑家和景观设计师林璎就是融合中西双元文化的极好的例子。她拥有种非凡的能力,能用看似简单的方式和最自然的材料传递出复杂而诗意的情景。中国许多

12、本土的青年设计师,也在积极大胆的西方“极少主义”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将其付诸实践,比如清华大学教师朱育帆,他就曾积极地探索着极少主义的本土化的表达方式与设计语言,并极力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矿坑花园就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设计师团队以“减法”“最少干预”、“应对采石矿坑维护避险、生态修护要求”及“体现东方山水意韵”为设计理念,将设计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并与中国古代“桃花源”的隐逸思想相呼应,深化人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对中国极少主义园林的梳理、筛选和评价,我认为可以从中归纳出些共性和个性:(1)中国的极简主义园林即吸收了西方理性的思想观念,又在设计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学”

13、的空灵与虚无。(2)在当代社会,虽然中国式极少主义园林设计还是种非“主流”的设计艺术,但是对当下所流行的时尚和潮流有着深刻的映射,也许这也是其对当下社会静默的回应。(3)人与环境结合、物与环境的情感相结合、设计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我国极简主义园林的未来与发展1.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待西方的“舶来品”,我们一定要追踪其根,对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否则就会将设计流于表面,停留在对其外在形式和语言的浅层次的模范和元素的堆砌。2.多元化、包容性思想框架极少主义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美角度与创作态度,但是我们不能以概全,我们需要建立起个多元化、包容性的思想构架,不是单的固步自封,也不仅仅是拿来主义,而是有目的的选择和借鉴,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3.传统与创新“没有艺术的国家就像个没有笑声的幼儿园,艺术不创新便代表了死亡”。没有创新的、固化的艺术注定枯竭,新的思维与想法不仅要符合时代潮流,还要有自己的特点,抓住其精神内涵,以心造物,这样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结语极少主义作为种全球性的设计思潮,如海水般朝我们涌来,它是当代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它必将深入设计行业的各个角落,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未来,它的设计理念也将主导者整个设计行业的风潮。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