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2854757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斯宾德影片架构探究【内容摘要】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穷尽一生投 入到电影事业,他善于用通俗剧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 感怀,不断探索现实,追求尖锐强烈的效果,关注德 国民众及战后德国现实和重建问题,关注社会底层人 物的命运,注重情感的表达,文章阐述了法斯宾德影 片所具有的室内剧架构、影片反剧场性以及对于人物 命运的解读,使其具有美学和社会学意义。【关键词】影片架构反剧场性室内剧道具的隐喻 性对于法斯宾德而言,拍电影就像是盖房子,无论 这座房子做出来是城堡还是瓦房、草棚,无论是步履 匆匆还是长久逗留,都希望有过客能打开门进去看一 看,因为其既是设计者,也是建造者,对房子的建造 注入了深厚感情。当我们

2、剥开世俗的猎奇、窥探等心 理,真正融入法斯宾德的影片,深入触及那看似平淡 无奇却冷得令人痛彻心扉的生活后,呼吸停止了,留 下的只有命运的厚重,以及对电影最深沉的关怀,对 现实赤裸的剖析,对命运无形的拷问,让我们无法不 感怀、不动容。一、对有形空间的拓展一一室内剧架构(一)对物质现实的还原为实现对物质现实的还原,法斯宾德的影片没有 复杂的场景布置。战后德国破败的经济、失业的人群、 落寞肮脏的街道、迷茫中的感情迷失、中产资产阶级 道德的沦丧、德国民众自我的安慰和对种族的歧 视这些是法斯宾德所处的环境、所生存的状态, 都被其还原为影片的元素,这种对物质现实的还原与 其“关注战后德国命运及战后德国中下

3、阶级命运”的 影片主题分不开,那些花天酒地的自我迷醉,那些镜 头下一扫而过的游街人群,那些在感情里奋力一搏的 抗争,那些在伪善面孔下的伪装,这些生活的切片融 入影片中,幻化为血肉,将其所感受到的欢乐与痛苦、 圣洁与污秽、美德与丑恶、反动与进步、希望与幻灭, 用通俗易懂的电影语言、自然流畅的时空构筑、细致 牛动的性格刻画展现给荧幕前的所有人,与观众进行 真正的平等的沟通。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还原,法斯宾德的 影片在空间上总是会有大面积的留白,最大程度将观 众注意力吸引到人物自身行为上。在文学上留白带给 人“无声胜有声”的遐想,在绘画上“方寸之地亦显 天地之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4、,欲说还休但事事不休这就是法斯宾德影片空间的留白带给人 的反思。面对大面积的空白画面,我们无法抑制地想 去填补,想要冲到画面内与演员感同身受,希望用自 己的情感来填补画面的空缺。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爱 比死更冷酷,整片场景布置极为简洁,采用尽量少的 道具和黑白两色来凸显人物内心的萧瑟和虚空,高反 的行迹都无处可遁,这种画面上的留口使观众和影片 角色之间保持着心理距离,使观众不自觉地审视自我 的生存状态。差的灯光照明,将每个人的行为都暴露无遗,所有人(二)对固定空间的挖掘受早期先锋戏剧影响,法斯宾德早期作品带有鲜 明的室内剧特色。简单的布景,简单的人物关系,演 员舞台式略显僵硬的表演、近乎凝滞的长

5、镜头,压抑 的空间,带来无限的局促感。这种室内剧的表达体现 在恐惧吞噬灵魂里尤为明显。艾米丽与阿里的结 识,互诉衷肠的慰藉,医院里的惺惺相惜,各场景之 间相互独立,甚至单场便可独立成剧。影片中无论是 艾米丽生活的地方还是两人相识的酒吧,场景布置都 是极简的,因为简单的布局、固定的空间,观众的视 线被牢牢地盯在人物本身上。法斯宾德坚信越是简单 的故事越真实,因而,他的片子没有纷繁不堪的剧情, 只有简单的剧情,简单的人物性格,才使得人物的行 为更单纯。如果恐惧吞噬灵魂中阿里是很复杂的 矛盾体,处在复杂的关系中,观众便无法不怀疑他的 动机,他与艾米丽之间那种童真般美好的爱情也会被 污秽不堪的猜测所淹

6、没,然而越是简单的关系,越能 让观者体验到阿里纠缠不止的矛盾心情,越容易产生 共鸣感。在空间造型上,法斯宾德多利用人物运动实现场 面调度,极尽所能地利用场景布置寻求前景,例如门、 窗、楼梯、栅栏、室内摆设,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框框 内,约束着人物的行动。在后期作品玛利亚?布劳恩 的婚姻中,室内剧电影风格虽然已不再是影片最主 要的表现方式,但法斯宾德还是有意无意地将人物定 格在特定的空间里,战后杂乱无章的德国,狭窄的楼 道、行驶中的火车厢、摆设简单的办公室,有形的空 间阻断了无形中牵扯着人们感情的线。人们生活在残 坦断壁之间,人与人之间虽然距离很近,却被无形的 墙阻隔着,母女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

7、无法沟通, 即使是搬入新宅,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疏 离都不曾消失。二、对牛命的解读 情感的剖析(一)镜语下的悲悯法斯宾德注重情感的表达,痛恨电影工业对情感 的剥夺。他从不畏惧在镜头前表达自己,将自己的某 种经历、某种思想、某种批判性思维反映给人们,这 就是最真实的现实艺术,最真实地感情表达。一年十 三个月中为了取悦爱人而不惜变性的艾尔维拉的命 运最为悲惨,为了讨同性的爱人欢心,不惜抛弃妻女 做了变性手术,天真的艾尔维拉以为双方可以为爱无 限付出,当他把自己坦诚的交给爱人克里斯多夫时, 克里斯多夫却嫌弃他这份坦诚过于血腥,艾尔维拉爬 上车头试图阻止克里斯多夫离去,克里斯多夫却毫不 犹豫地

8、把车开走,艾尔维拉被甩到地上。失去了爱人, 失去了家庭,被社会抛弃,就连最后爱的自尊也被甩 得一干二净。屠宰场里,艾尔维拉向妓女措拉述说他 的爱情,宰割的场面充斥着屏幕,而艾尔维拉就像是 这些挂在挂钩上等待宰割的牛,肉在砧上已无力回旋, 艾尔维拉为了爱和被爱付出了一切,最后迎来的却是 毁灭性的结局。片中大量的对白掺杂着刺耳的环境声, 自言自语式的滔滔不绝像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更像 是导演自我情感的抒发,这种感情的融合与德国现实 相结合愈加显得冷入骨髓,让人不忍直视。如上所述,恐惧吞噬灵魂是法斯宾德难得的一 部较为温情的作品,然而越是温馨,结局越是能冷得 让人透彻心扉。寡居的清洁女工艾米丽与外籍

9、务工人 员阿里相见之后产生了忘年之恋,两个孤独的心灵向 彼此寻找慰藉,开始了跨越种族与年龄的爱情,但是 很快两人的爱情便遭到来自社会及家人的反对,艾米 丽试着同命运抗争,不顾世俗的流言飞弹,固执地一 次又一次投向阿里,她就是要与众不同,她心里始终 坚持着一种执念:为什么我要听从别人来安排我的生 活?然而这种执念并没有为她的生活带来温馨的结局, 恐惧终将吞噬人心,强大的命运的潮流最终还是迫使 他们分开,两人的爱情终于以阿里的病逝而告终,经 历过温馨才更能感受痛苦,这样的结局更为冰冷、残 酷。(二)景深之外的女性法斯宾德对女性的心理有着犀利的洞察力。由于 电影业导演、摄像以男性居多,可以说摄像机也

10、带有 了明显的性倾向,在表达女性的时候,更多的导演倾 向于把镜头对向女性丰满或裸露的身体,以偷窥的视 角满足人们的心理,而忽略了圆形人物的塑造,使影 片中女性的形象总是与性感,诱惑联系在一起,并没 有能自主、完整地表达自己欲望的权利,甚至没有全 面的人性。由于自身性倾向的独特性,法斯宾德更善 于从女性的角度关注其生存、生活的姿态,塑造羽翼 丰满、有血有肉、独立存在的立体化女性,即使有少 量的裸露镜头也总是隐藏在景深之后,或者以背影示 人,摄像机只是置身事外,并不参与叙事,旁观式地 记录。这些可怜的处于景深之外的战后德国中下资产阶 级女性多以悲剧结尾,被命运吞噬,无法摆脱的走向 死亡。法斯宾德在

11、与海拉?施伦贝格尔谈论其影片里频 频出现的死亡时说过:“唯有当死亡被接受为生存的这 一刻起,生命才可以被支配、被掌握。”在他的眼里, 只有直面死亡才会更加让人认识到生命的重要,肉体 是可以舍弃的,而且终究是要舍弃的,唯有留下的精 神是不朽的。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里的玛利亚是法 斯宾德片中少有的向命运抗争的女性之一,她和丈夫 的婚姻只有半天一夜,在失去了丈夫之后,她背着告 示牌游走在车站,尝试着寻找,在得知丈夫已经去世 的虚假消息后,她深陷痛苦之后又艰难地站起来,为 了生活,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而工作,然而,无论她 如何努力,命运之手最终也不愿放过她,只能在无望 中走向死亡,影片并没有直接给玛利亚死亡的镜头, 而是以煤气爆炸的一声巨响和燃烧的别墅全景结尾。 观众并不知道这是一起意外还是一起自杀事件,但这 是导演对玛利亚的偏爱,是给其死亡留有尊严的方式。参考文献: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法斯宾德论电影M.林 方如,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路易斯?贾内帝.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12级研究 生(责任编辑:高薪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