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2751141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常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摘要: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建设与规划生态城市。人类对生态城市的追求,是生态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生态城市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对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进行规划和引导,编制和落实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分析常州的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形态、绿色开敞空间、居住社区、社会事业、工业布局、绿色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层面来着手。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常州1 常州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优越。常州位于江苏南部,在长江三角洲发展区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常州有着“承接传递,汇集整合”的作用,同时又受到沪宁线上上海、南京

2、这两大城市对其的优势辐射,区位优势明显。常州北临长江,东接太湖,天目山余脉位于其南侧,西有茅山,内部又有洮、滆二湖,城内又有京杭大运河的水利优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使这座城水相依城市的的优势尤其突出。(2)经济发展特征。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在保持基本稳定增长的趋势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部分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为7400.9亿元,增长速度在全省中位列第三。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新业态加速布局,以及新兴产业不断涌出。常州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有比重要高于第一产业,工业化正在向中后期阶段演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一产稳定、二三产

3、并举”方向转型。(3)自然条件。常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河网纵横,水洗密布,全市水域面积总和相对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19.5%;整体地貌以平原为主,面积占比为58.1%;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4)城市文化特色。常州是一座拥有2500年文明历史的城市,具有城水相依的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从三套环河四套城的春秋淹城,到枕河而居的运河人家,再到连江通海的长江码头,优越的水生态环境见证了城市形态从点、到线、向面不断演进的过程。常州也是长江三角地区同时融合江、湖、运河等重要水体景观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和吴文化,留下了

4、青果巷、天宁寺舣舟亭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蓖箕巷西瀛里等历史遗存,是一座拥有古城新貌的城市。(5)环境保护状况。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步伐,常州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在进行着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演进的过程。在经济的增长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自然资源、环境状况之间的矛盾也将会呈现日益严峻的趋势,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这些矛盾的制约。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正是缓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最有效途径。2 现存问题分析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常州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仍以量的扩张为主,因此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传统工业,如化工、印染、建材、冶金等行业在全市国民经济

5、中的占比较大。但是,这些企业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如单位GDP能耗、SO2、COD的指标虽然达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但强度仍较大,总量居高不下。2.2 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城市内部的主导风向和河流主流向相以及产业布局调整滞后,使得产业空间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污染企业的分散布置,对其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破坏了城市生态安全。2.3 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市河水质不尽人意。长江饮用水源地受到滨江重化工区的潜在威胁,同时,农村生活污染源与乡镇企业的分布不合理,对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有着极大隐患。2.4 城市功能需要优化市内沿运河

6、老城区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建筑物密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严重缺失。城市道路拥堵,出行困难,急需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其次,市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农业用地没有进行合理划分,功能混杂,布局混乱。2.5 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严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日益严重,带来的问题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薄弱。3 常州生态城市规划发展定位3.1 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建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应从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向人力资源创造转型,建立产业良性代谢的机制;其

7、次,调整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力求建设集产业集聚效应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的生态工业园;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建设绿色环保有机农产品基地。3.2 以防治环境污染为重点,构建优良生态环境体系(1)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严格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新设排污口和新建项目,已建的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必须尽快完成搬迁工作。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化工、印染项目的审批。倡导工业清洁生产,控制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推动农业生态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对分散生活污水的点源治理,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技術、新工艺

8、。(2)大气污染防治。改善能源结构。加快输配系统建设,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改善常州市的能源结构。(3)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加强噪声污染控制,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扩大城市机动车禁区和禁鸣范围,严格执行各类交通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噪声,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整治社会与建筑噪声,通过实施建筑施工机械技术改造和改进作业方式,减轻建筑施工(含居民家庭装修)噪声影响。(4)提高废弃物处置水平。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提高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水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工业固废综合处置率达到100%。3.3 以改善人居环

9、境为重点,构建适宜生态人居体系(1)合理布局人居空间。构建宜居空间。优化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布局。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工业企业搬迁。(2)提升人居环境功能。绿化美化,建设新运河、新孟河、丁塘河、长江边四大生态林带。生态防护,组织编制饮用水源地涵养林、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林、主要河道两岸防护林、环湖(泊)防护林、工业区与居住区间的隔离林以及城镇绿楔系统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3)建设城市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建设,加强老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促进小区绿化及公建设施向生态化与人性化方向发展。鼓励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健全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加强“城中村”改造,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提高市政

10、设施建设水平。近期着力改造主干道两侧地区的城中村,远期逐步消除“城中村”。(4)推进农村生态人居建设。推进建设一批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立垃圾管理制度,定时清理处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处置机制。4 结语在建设常州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总体规划,力求融合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中,应将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及法规管理等生态城市的科学理念与方法贯穿其中,真正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参考文献:1 宋永昌,戚仁海.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05).2鲍世行.钱学森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0(06).3吴良镛.关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1(02).4 理查德瑞杰斯特.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龙彬.中国当代山水城市的回顾与展望J.建设管理专刊,2001(06).作者簡介:高学宝(1981),男,江苏安徽人,建筑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作者单位:江苏华源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