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2743276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元杂剧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 魏娇 李阳 杜宇杰摘要:蒙元帝国,中国历史上极少的以少数民族统领的帝国,政治的差异,文化的碰撞,经济的融合,使新的文学形式迅速成长,杂剧创作盛极一时。元杂剧的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杂剧作家抱团创作,根据地域形成了北方杂剧圈和南方杂剧圈。本文从南北方杂剧圈内的各选取了一部具有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主角身份性格及设置原因来分析此种设置所显现的地域差异。关键词:王实甫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秦简夫东堂老;李实;地域取向引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元杂剧大分为北方杂剧圈和南方杂剧圈,文学的创作实际上是由作者在生活体验上加以文学想象的过程,作者的生存环境、文学倾向、个人际

2、遇等都会对其作品产生影响。王实甫长期生活在元大都,帝都的生活、政治、经济都对其创作产生了可见的影响。而秦简夫生活在远离京都的南方,其创作又有明显不同。西厢记中以张生和崔莺莺为主角,东堂老中以李实为主角,前者为文人和名门之女,后者则为游商,两者身份的差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地域差异。本文对二者主角身份显著差异做了一个分析,以此来分析地域差异。一、王实甫西厢记与北方杂剧(一)王实甫其人与西厢记的创作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人,据说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堂春、破窑记(存疑),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并曲文一折。西厢记的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剧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情节曲

3、折,文辞华美,是唐传奇的一部佳作,流传甚广。莺莺传中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普救寺,孀妇崔氏携女莺莺回长安,亦寓于该寺,恰遇兵乱,张生得蒲州驻将杜确庇护,崔氏母女也幸免于难。崔氏设宴答谢,席间张生见到莺莺,为之动情,后得丫鬟红娘相助,两人成為眷侣。然而,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张生去长安应试后抛弃了莺莺。这是唐代的莺莺传,宋代依然有很多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说唱文字。金代时,董解元创作了“董西厢”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立意做了根本性的改造,张生从轻薄文人变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则更富有了反抗精神,结局为莺莺随张生私奔。王实甫的西厢记更多地借鉴了“董西厢”,故事框架基本一致,但结构更为紧凑戏剧性也更加突出,矛盾

4、冲突也再次升级让我,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西厢记的剧情与“董西厢”相比,显得更复杂、更现实也更浪漫,并且结局也大不相同:张生得中状元,后回返迎娶莺莺。西厢记与从前相比,正面地提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二)西厢记角色设置之张生、莺莺西厢记的男主角张生,礼部尚书之子,但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独自一人上京赶考。这是张生的身份背景。作为礼部尚书之子,可想而知,张生从小便受到良好礼仪教育,并且被家人予以厚望。然而,父母早亡,他的教育便缺失了一环,而家庭的破碎,可能也让他对家庭有了更大的渴望。(三)西厢记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北方地域取向元大都,现位于北京市区内,北方杂剧圈的主

5、要据点之一。西厢记的故事背景在山西,与都城相距不远,正是在最向往大都的区域之内。长期生活于此,作者的所思所想难免受其地域取向的影响。对此,西厢记的设置也有了可循之迹。首先是作者王实甫本人的期望。王实甫本身作为文人,对功名有着天然的追求和对文人节气的认同,所以有了张生这一个清贫但有才气有傲骨的儒生。而崔莺莺,崔氏作为七大望族之一,是真正的高门大户之女,有才气,有美貌,有身份,是文人最理想的妻子。在现实里,这样的两个人本应毫无交集,不仅是身份的差异,还有礼法的束缚。所以,他们是叛逆的,若无这一份叛逆,两人只是陌路人罢了。其次是蒙元时期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冲击。元人入主中原,虽然没有大肆破坏中原文化,但

6、元朝对中原文人的轻视,对汉人的轻视都极大冲击了中原礼法,尤其是当时“九儒十丐”的社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使文人对当时是制度产生了不满,一些“叛逆”渴望改变制度。二、秦简夫东堂老与南方杂剧(一)秦简夫其人与东堂老创作秦简夫,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录鬼簿言:“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著有杂剧5种,现存3种。东堂老是其代表作,全名为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或西邻友立托孤文书,全文共五折,情节非常简单,结构严谨工整,是元代后期杂剧作品中较出色的一部。写扬州商人李实,人称东堂老子,受好友赵国器临终嘱托,照管其子扬州奴。而扬州奴从小锦衣玉食养成了风流浪荡的性子

7、,其父死后,受恶友(柳隆卿、胡子传)引诱,嫖妓败家。李实在其挥霍家财时暗中买下,待其醒悟后,尽数归还,使之恢复家业。此文刻画了东堂老这样一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勤勉善良的商人形象,这也是杂剧作品中第一位正面的可靠的商人形象。(二)东堂老角色设置之李实正文甫一开头,便有赵国器言:“此人平昔与人寡合,有古君子之风,人皆呼东堂老子。”就已经给李实定下了一个基调:与人寡合,君子之风。赵国器言“结交三十载,无离间之语”,“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信”,“素德雅望,必能不负所请”。 李实能及时开导并引导孩子,说出“有一等人肯向前,敢当赌,汤风冒雪,忍受寒冷;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所以孔子门下弟子

8、三千,只子贡善能殖货,遂成大富”。与其他戏剧中的“守财奴”不同,东堂老在追求富裕的同时也在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状,在他的商人意识里,他除了肯定金钱,更重要的是肯定人性道德。(三)东堂老角色设置所显现的南方地域取向首先依然是作者本人的期望。秦简夫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元末,几十年的元人统治下,文人入仕机会受限。并且,秦简夫移居杭州,而杭州自古便是富贾之地,见之听之,耳濡目染,对商人有了新的认识。其次是社会经济的变化。由于统治者的不重视,元代农业经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显现出低迷衰落的趋势,而在这种情况下,商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对商业的认同普遍增强,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了一些提升。南方杂剧的

9、创作大多在远离朝堂的南方,人们对功名的追求并没有那么强烈,更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游商,并且,远离都城,“士农工商”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简夫写下了东堂老,其中显现着南方的一些显著特征。结束语文学的创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域的差异能够影响文学创作,文学创作也能反映地域的差异。西厢记与东堂老作为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的代表作,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个圈子不同的写作对象、写作方法,更是南北两个地域不同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在传统的封建制度下,统治者的取向会极大地影响社会倾向和地域取向。要了解一个社会,不仅要了解它的发展脉络,更要了解它的发展节点,从每一个节点不论是时间节点还是地域节点,由大及小地观察、理解这个时代。参考文献:1 西厢记M.吉林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2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M.国学古籍影印社.2017年9月第一版3 谢美婷.明代西厢记的改编及其演出与地域之关系J.黑河学刊.2010年第7期(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