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艺术表现手法之“诙谐性”浅析 乌仁森德摘要:布里亚特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之一,同时他也是跨界族群,生活在我国呼伦贝尔境内的布里亚特蒙古族较好的存承着传统的民俗文化与音乐生活本文通过对布里亚特蒙古族音乐进行介绍并对婚礼仪式中演唱的“毕何利格”哆进行音乐形态及音乐文学分析,揭示布里亚特蒙古族诙谐幽默的音乐表现手法及其音乐内涵关键词: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民歌;诙谐性一、布里亚特蒙古族概况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古老部落,史籍曾称为“布里雅惕”、“布来雅”等,最早提及布里亚特人的文献资料为《蒙古秘史》,布里亚特人是术赤降服的一林木中百姓部落,名为“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附近活动据《蒙古秘史》第239条记载,1207年,成吉思汗命儿子术赤率军西征,布里亚特部遂成部属,到蒙古帝国时期深受蒙古族文化影响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跨界族群,大部分布里亚特人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还有部分布里亚特人居住在蒙古国北部及我国我国境内的布里亚特人口总数约为8000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与锡尼河东苏木布里亚特人使用布里亚特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文字多用蒙古文与汉文。
生产法方式为畜牧业我国境内的布里亚特人是20世纪20年代陆续迁居至我国的布里亚特人居住的地区被苏联十月革命波及,使他们的居住区变为战场在这种情势下,1918年初至1928年先后三次,布里亚特蒙古人赶着牲畜,进入呼伦贝尔境锡尼河地区居住1947年3月,布里亚特蒙古人生活居住的锡泥河地区建立新政府机构—锡尼河苏木①自此,呼伦贝尔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又增加了“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这一新成员锡尼河”一词字面意思上虽是一条河流的名字,但指“锡尼河布里亚特”时词义会产生变化,“锡尼河”在布里亚特语中读音为“锡尼很”(xinehen),與蒙古语“较新”同意故“锡尼河布里亚特”这一称谓,不仅指居住在锡尼河边的布里亚特人,也指二十世纪20年代迁入呼伦贝尔的新移民二、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分类布里亚特民歌是布里亚特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产劳动中创造、演唱和传承的民间广为传唱的传统歌曲的统称歌曲反映布里亚特民众社会内容,涉及到民族历史、民俗生活,是民族口头文化的“百科全书”一)历史歌曲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音乐是布里亚特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着布里亚特人走过的历史足迹,更体现着布里亚特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布里亚特蒙古族人以歌曲记载祖先游牧、迁徙的足迹,世代传唱民族历史早在战争时期,布里亚特人民在传递军事信息时,也曾将重要的军事机密以歌传达据文献记载民歌《兴安岭的麻雀》产生于1590年(明代万历十七年),当时漠南土默特蒙古部落的阿拉坦汗将女儿巴拉金公主远嫁给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苏龙吉德力可汗的儿子代洪台吉为妻,巴拉金公主和随从的队伍经历长达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这首民歌讲述的是这段艰难的部落历史②民歌《马兰花的草原》(tsahilzattala)讲述是锡尼河布里亚特人于20世纪20年代从俄罗斯迁居我国迁徙途中所发生的一则故事歌中唱道:“黎明到来之前,你扬长而去,雪白的霜野上,你留下了一道足迹;从遥远的故乡,你奔向异乡,我年迈的额吉,你为何没有回来;你广袤的草原,就那样凄凉的留下,你忠实的牧羊犬,就那样毅然守在原地;草原上的马兰花,就那样凄凉的摇曳着,动荡的时局,受损的难道就只有你吗”从该歌曲的歌词内容可看出,锡尼河布里亚特人在十月革命时期逃难时期的民众生活面貌20世纪40年代,部分锡尼河布里亚特人曾从呼伦贝尔再一次迁徙到了锡林郭勒草原,笔者在一次采访中也曾听民间艺人巴图扎布谈起过讲述这一段历史的民歌。
关于具体的歌词内容老人已经不记得了,但他却清楚的告诉笔者他小时候听家乡的人们常该民歌二)民俗歌曲布里亚特蒙古族作为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传统文化就布里亚特婚礼而言,是布里亚特蒙古族民俗歌曲的重要传承语境,相比于其他蒙古族部落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婚礼习俗,全部过程可分为定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定亲仪式上,女方家长会常以假意推辞或一时静默来考验对方的智慧,男方也会带领能说会道的使者,来迎接挑战,这场面诙谐风趣女方家长接过男方使者呈现的“哈达”,即表示应允婚事因此,定亲仪式又称“下哈达”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巴萨干那达慕”巴萨干”布里亚特语中意思为少女,新娘在正是成婚前都是以“巴萨干”称呼的在服饰上也是穿着少女服饰巴萨干那达慕”上,亲戚朋友相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唱歌祝福新娘布里亚特最为隆重的婚礼仪式是成婚仪式,称为“图日仪式”新郎家蒙古包外毛毡上围圈坐定,男的按辈份分长幼坐于东,女的坐于西待新娘由娘家接来后,“图日”仪式中又按顺序分别进行分发仪式、敬茶仪式、受祝福等仪式在这些传统的布里亚特婚俗中,音乐始终都在,它承载着布里亚特人民的精神文化。
兀萨哆”、“毕赫力格哆”、“纳日给勒格哆”、“么呼儿哆”等均是以布里亚特婚俗为依托进行的布里亚特传统民歌体裁兀萨哆”是布里亚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歌体裁,是布里亚特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兀萨”③作为布里亚特文化中尊贵的象征,“兀萨”哆的演唱也是庄重而具有仪式性的活动在“巴萨干的那达慕”(女方婚礼)中,人们将煮好的羊背摆放在演唱“兀萨”哆老人面前,而被选为演唱“兀萨”哆的老人也是家乡邻里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老人演唱歌曲新娘则需要虚心的听老人演唱歌曲的内容从歌曲题材上“兀萨”哆是训诫歌,其篇幅较长,努玛搜集整理、布其德记谱的《布里亚特蒙古民歌选》中记载有23段歌词歌曲歌词大意为长辈嘱咐女儿婚后生活中注意的事项,要懂得为人妻母的责任与义务毕何利格哆”,与“兀萨哆”一样是“巴萨干的那达慕”指定音乐体裁早期在布里亚特人民生活中,“毕何利格”哆虽然作为娱乐性音乐体裁,但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发现,此体裁歌曲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娱乐性质传统的布里亚特婚礼中,新娘嫁人前一晚,人们为了安慰将为人妻的姑娘,相聚在女方家里举行欢乐而盛大的“巴萨干的那达慕”在此期间人们会玩藏戒指游戏,该游戏规则为参加游戏的人们自愿分为两派(moji),一方藏戒指,另一方找戒指。
藏戒指的一方唱着诙谐幽默、欢快活泼的民歌,催促对方找到戒指,没有找到戒指就要被罚唱民歌,而另一方如找到被藏的戒指,则用同样诙谐调侃的歌曲嘲讽对方,以此方式两队轮流猜因此,在此项游戏中所演唱的歌曲均为“毕何利格”哆纳日给勒格”,是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众人不分男女老幼,在背后套住手,左右摇摆演唱民歌,随着民歌摇晃着身体,没有其他动作,以歌唱为主,舞蹈为辅纳日给勒格中演唱的民歌有其自己特定的曲目,不同其他民歌混唱歌曲题材多为歌颂家乡、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民歌此类体裁歌曲有《兴安岭的麻雀》、《高山顶上》等④“么呼儿哆”是布里亚特一种青年男女跳的集体歌舞,舞者自歌,男女二人一组,互相携手上下挥动,脚下步法前旁后正,垛踏而舞形式活泼欢快,情绪热情奔放,深受布里亚特人的喜爱么呼儿哆”也是现在布里亚特蒙古族娱乐、婚礼、酒宴等民俗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三、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之诙谐性浅析拥有草原游牧文化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在音乐文学创作上,继承了蒙古族共有的艺术表现特点歌曲通过描写山林、河水、草原等自然环境,烘托演唱者内心的情感世界,以马、牛、羊等比喻人或事物,含蓄而委婉的表现出歌者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内容。
从布里亚特民歌的结构来看,其曲式结构多为短小的单乐段民歌,故歌词是布里亚特人民对于情感抒发的重要表现手法不论是从民歌集中收入的歌曲还是田野调查中不难发现,布里亚特民歌歌词段落较多,篇幅较长歌词段落构成上,每段歌词的两句体结构和四句体结构是草原牧歌的基本特征,而四句体结构是两句体的延续和发展在歌词韵体结构上,布里亚特民歌也具备了蒙古族民歌押头韵的文学表现手法一)布里亚特民歌的诙谐表达布里亚特民歌中通常运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赞美或讽刺某种行为或事物,幽默的言语与欢快的曲调相结合,使其民歌独具特色在笔者的了解和采访中发现,布里亚特民歌中采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讽刺的暗喻事件或人的歌曲有很多例如,20世纪50年代部分较为富有的布里亚特牧民迁往锡林郭勒的草原时,没有条件相随驻留在呼伦贝尔的人们就讽刺其抛弃同胞的行为而演唱过民歌而当曾经迁居到锡林郭勒的牧民由于瘟疫与干旱,损失大部分牲畜及财产不得已返回呼伦贝尔时,被抛弃的人们同样用诙谐讽刺的歌曲嘲讽过他们诙谐幽默是布里亚特人社交沟通的表达特点,这种语言特点的体现除上述历史类歌曲外,在民俗类歌曲中也有较多的展现毕何利格哆”最能代表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民歌体裁二)“诙谐性”表達在 民俗“毕何利格哆”中的运用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民歌的民俗类歌曲中,笔者对“毕何利格(戒指)”哆这一体裁进行了解释,而“毕何利格(戒指)”哆在布里亚特蒙古族音乐概念中是个多重概念。
从广义理解上来说,它是指布里亚特“巴萨干的那达慕”中在藏戒指游戏中所演唱的所有歌曲种类而狭义理解上来说,“毕何利格(戒指)”哆就仅是指藏戒指游戏中,对于两派人员所共同演唱的固定歌曲笔者在此章节中所指的“毕何利格”哆的狭义定义藏戒指游戏中的“毕何利格”哆的固定曲目及演唱顺序如下:藏戒指游戏开始时,甲派和乙派相互对视而坐,首先由甲派开始藏戒指,藏完以后演唱固定曲目之第一段落在甲派演唱歌曲时,乙派相互商量后选出代表猜出戒指藏于谁手中,如果乙派猜对了答案,则由乙派嘲讽地演唱规定曲目之第二段落,如乙派未能猜中,则由甲派惩罚其选出代表演唱歌曲演唱在甲派未能马上演唱被罚的歌曲,乙派则继续调侃演唱规定曲之第三段落由此游戏欢乐交替的进行以下是两本不同的布里亚特民歌集中所记载的藏戒指游戏中的“毕何利格哆”谱例一 《寻找金戒指》⑤歌词大意:(段落一)快寻找金色的戒指吧 ,我们等的胳膊都酸快寻找银色的戒指吧我们等的肩膀都酸了;(段落二)金色的戒指找不到了吧,那就赶快献上一曲吧;银色的戒指找不到了吧;那就赶快高歌一曲吧;(段落三)如同西湖的蛤蟆一样吼叫的你们,如同吃了马驹的狼一样嚎叫的你们,如同北边的湖里的蛤蟆一样吼叫的你们,如同吞了马匹的狼一样嚎叫的你们;谱例二歌词大意:⑥(段落一)快快寻找你的那个金色戒指吧,我们等的两只手已经发酸了快快寻找你的银色戒指吧,我们等得两只胳膊早已发酸了(段落二)你的那个金色戒指难以找到了吧,请你快快奉献一直动听的歌儿吧你的那个银戒指难以找到了吧,请你快快高唱一直好听的歌儿吧(段落三)如果你要奉献不出一个动听的歌儿,就学一声泡子里的蛤蟆大声叫吧如果你要高唱不出一支好听的歌儿,就学一声觅食的野狼大声的嚎吧。
第四段)如果你的嗓子已经变得沙哑了,那就赶快喝上一口黄乳润润喉吧如果你的嗓子已经变得嘶哑了,那就赶快吃一口羊尾润润喉吧作为民歌体裁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毕何利格”哆作为曲式结构短小的民歌,作为藏戒指游戏固定曲目“毕何利格哆”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娱乐性本文中列举的两首“毕何利格哆”,其歌词、段落数基本相同歌中均较为清楚直接的使用幽默诙谐的字词来渲染嘲讽和挑衅的娱乐竞技气氛歌曲从首段开始运用“胳膊都酸了、手掌都麻了、肩膀都酸了”等字词表现出不耐烦的假象,干扰对方猜测戒指所藏之处第二段中,以“金戒指难以找到了、银戒指难以找到了”等字词表现出对游戏失败者的嘲讽第三段中以“狼一样嚎叫、蛤蟆一样吼叫、学觅食的狼一样吼吧、嗓子如果沙哑了”等幽默诙谐的字词继续嘲讽,游戏竞技娱乐的气氛更为浓重音乐形态方面,谱例一《寻找金戒指》是首羽调式民歌该歌曲围绕“6、1、2”三音列构成旋律音调,在每一个主音前。